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学苑 >  物流案例
钢铁物流园 如何才能成功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2-12-18 浏览数: 标签: 钢铁,物流园,成功

近几年,《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及投资“4万亿元”拉动内需等政策的相继出台,似乎为钢铁企业转型找到了新的突破点,兴办钢铁物流园的热情迅速高涨。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园区专业委员会发布的《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物流园区共计754家,比2010年增长39.6%。其中,运营的有348家,占46%;在建的241家,占32%;规划中的有165家,占22%。

钢铁物流园作为新兴产业开始崭露头角,但时至今日,真正成功有效运转的却寥寥无几。“假物流,真圈地,真圈钱”的钢铁物流园,更是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如果创建钢铁物流园一开始就目的不纯,当然是建不好物流园的,更谈不上品牌效应。但是撇开这一因素,在笔者看来,钢铁物流园不成功的因素主要还是在自身。

定位模糊

钢铁企业在钢铁产业链上历来已久的“老大”地位,使众多钢铁企业在物流园的创建中既想拥有自己的物流平台,又想建立仓储加工配送中心,还想组建电子商务交易网站,试图集产、工、贸、运等于一身,凭一己之力在整个产品供应链中一竿子插到底。这反而使钢铁企业自身的物流园定位模糊,什么都想做,又什么都做不精。直接的负面效应是:钢铁企业既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影响了自身的生产研发,又很难做到产品供应链的高效整合。

重复建设日趋严重

从河北钢铁集团的曹妃甸物流园区、中国五矿集团的兰州钢铁物流园区项目,到宝钢资源(国际)有限公司参与投资建设的黄骅港物流基地,目前中国大型钢铁企业都已经在筹划及兴建物流园区项目。

这些企业利用钢材资源优势,把钢铁物流作为“副业”,钢铁物流园的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占地几百亩、上千亩,投资几百亿元的不在少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钢铁企业兴建的钢铁物流园,并不是单纯服务于自身企业,它们面向整个社会,吸引其他钢企与钢贸商进驻。然而,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拥有了自己的钢铁物流园区,谁又会入驻其他园区呢?各自为战和无序竞争开始充塞本行业,导致竞争加剧。

“软实力”建设被忽视

目前,中国很多钢铁物流园的各项服务尚不到位,如一体化运作、专业化服务、网络化经营、信息化管理等。对于看中“园区的服务和配套是否完善、健全”的生意人来说,这些新兴园区很难吸引他们。

其实,钢铁物流发展空间很大,目前中国钢产量与物流量的比例为1:5,即每生产1吨钢就需要5吨物流量。按照规划,预计在“十二五”末期,中国钢铁消费达到7亿~8亿吨,这意味着需要35亿~40亿吨的钢铁物流量。

从草莽生长到优胜劣汰,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钢铁物流行业在未来几年内,应制定出整体规划,物流园区的建设也应找准定位,赢得市场。

分享到:
上一篇:欧洲物流的“绿色变革” 下一篇:生命周期分析和创建绿色供应链的商业案例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