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备份 >  发展规划 >  保障措施
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保障措施
来源:省政府物流办 发布时间:2012-04-17 浏览数: 标签: 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保障措施

当前,物流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地已认识到物流对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先导作用,纷纷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和综合交通建设实际,通过立体规划物流通道、科学布局物流园区、推进建设信息平台、着力扶持物流企业等手段、积极推进物流业软硬件建设,把改善物流环境作为优化地区投资环境和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内陆省份,要想在参与国际分工和承接产业中率先突破和加快发展,必须全力改善物流运行环境。

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保障措施:

(一)强化推进产业发展的综合协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西部物流中心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强化省政府物流办的综合协调职能,健全省直部门推进产业发展的信息互通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州)、县(市、区)推进重大项目联动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和责任分担机制。

(二)抓紧制定我省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以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为契机,结合我省实际,尽快制定实施意见,从制度和措施上解决通道不畅、设施老化、信息化建设滞后、物流组织形式落后等问题。

(三)狠抓物流通道和物流枢纽建设。

1.加快国家级航空枢纽建设。一是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口岸办、口岸联检单位和四川机场集团、基地航空公司要按照枢纽机场建设要求,共同做好成都机场口岸统一规划,加快推进国际联检厅改造、口岸联检单位统一的业务数据电子交换平台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客货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二是鼓励和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壮大机队规模,积极引进国际骨干航空公司,开通更多航线,提高航空衔接能力。省财政要安排一定的引导资金支持国际航线开通和国际骨干公司引进。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民航局和成都军区空军的支持,进一步开放空域,科学管理空域,优化航班时刻表。四是拓展成都航空港保税功能,大力发展口岸物流和保税物流,使之成为具备保税仓储、国际贸易、转口贸易、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商品展示、检测维修等功能的名符其实的国家级航空物流枢纽。五是要注重统筹成都机场与支线机场的协调发展。

2.加快构建铁路物流枢纽。一是积极推进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青白江铁路口岸)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发挥铁路集装箱枢纽站的辐射作用,打造内陆“无水港”,使之成为连结欧亚大陆、辐射西部地区、连接沿海主要港口和国内主要城市的枢纽型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二是根据产业发展和产品结构,实际开行更多的铁路五定班列。三是协调推进铁路货运场站的标准化改造,推动铁路运输与其它运输方式的联动发展。四是根据我省产业布局,争取铁道部支持在产业集中发展区和物流资源集聚区增设战略装车点。

3.稳步推进“四江六港”战略。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物流优势,优先发展泸州港、宜宾港,支持建设“成都龙泉公路无水港”,支持实际开行成都至泸州港铁路五定班列,帮助其实现与出海港口对接,增强水运口岸对机械制造等进出口企业的吸引力,增强其对我省经济发展腹地的辐射作用。推动泸州港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打造我省水运保税物流服务体系。

4.大力推进ETC系统(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积极协调交通运输、公安、高速公路业主、ETC系统设备供应商、信息服务商、金融机构在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全面推行ETC系统建设,缓解高速公路出入口因收费造成的拥堵问题,降低整体交通成本,提高通行效率。

5.大力发展干线运输。依托公路路网和内河航运通道,建设覆盖全国的公路货运专线总站,开行省际、城际货运专线班车;完善城市配送体系,拓展小件快运网络,着力解决配送车辆进城难、停靠难等问题。加快推进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标准化改造,完善公路物流港,推进集装箱运输和甩挂运输试点,鼓励发展专用运输、多轴重载和物流标准化车辆。

(四)努力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

1.全力推进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协调省直有关部门官方网站开放数据资源,推动省、市(州)、县(市、区)、物流园区、各类市场主体之间实现网络链接和一体化运行,实现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电子商务网与电子政务网的融合。

2.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尽快完成《四川省物流企业分类及分级标准》、《四川省仓储物流业标准化现状分析及标准体系建设》的制订工作,全力推进遂宁建设国家级物流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鼓励规模以上物流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物流标准的制修订和采标试点工作。

3.推动物流技术创新。引导和鼓励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及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加强物流相关应用技术研究,为物流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信息、成果转让、质量检测、联合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等服务。鼓励物流企业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设备改造、技术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

(五)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引导大型制造和商贸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加快由企业物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引导运输、仓储、货代、快递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拓展增值服务和高端服务,增强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平等参与”的原则,支持行业组织整合物流、金融、信息、人才资源组建第四方物流公司,着力解决我省重大产业引进后的物流问题。

(六)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按照“突出北向、打通南向、畅通东向”的思路,主动加强与全国主要节点城市、港口、码头的工作联系和协作,增强与珠三角、环渤海、华北和东南亚地区的连接。实际开行成都经阿拉山口至路易斯堡的铁路五定班列。依托昆曼公路、成都至仰光铁路,打通成都经泰国(缅甸)环印度洋至欧洲的出境通道。积极搭建对外开放平台,鼓励和支持物流行业组织、企业开展对外经贸物流合作。

(七)加大物流人才培育力度。引导物流企业、物流行业协会和科研院所整合资源,实现产学研联动发展,加强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尽快培养一批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人才,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分享到: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