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流园区规划背景
宏观背景:物流业是国家扩大内需调整和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物流园区在国内外的发展,物流园区建设是物流业振兴的“重中之重”, 达州被列为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二级节点城市和省六大物流中心之一;
微观背景:物流园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改善交通运输的需要,是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是支撑、保障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发展的需要,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圈,推动达州快速发展的需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
二、规划期限
根据《城乡规划法》与《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并与达州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相衔接,确定物流园区规划的期限为:2008年——2030年。其中:近期:2009至2015年;远期:2016至2030年。
三、规划目标
构筑以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的物流运输平台、网络技术为先导的物流信息平台、规模仓储和智能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储存配送平台,建立快捷、高效、方便、经济合理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提高物流的社会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水平,积极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产业较快发展,使之成为四川重要的物流中心。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建成交通便利,市场活跃,配套完整,环境优美且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物流园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方式,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为根本目标,培育建成一批重点现代物流企业和商品配送中心。
四、地理位置
达州市位于四川省的东北部,大巴山南麓。地处北纬30°38′—32°21′,东经106°38′—108°32′之间。北接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南邻广安市,东连重庆市万州区、涪陵区,西抵巴中市和南充市。西至成都420公里,南到重庆220公里,北距西安460公里,是川渝陕三省(市)之交汇地。其南北长225公里,东西宽180公里,幅员面积16591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积的2.9%。目前境内有襄渝、达万、达成铁路横贯东西、南北,达渝、达陕高速公路以及“318”国道、“212”国道与多条省道穿越,空运直抵成都、广州等城市。
五、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新一轮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西外片区复兴至马踏一带现状仓储布局,以及发展现代物流的要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自然地理环境与城市物流园区长远发展的要求进行功能组织。采用集中分片区组团式布局形式,形成“一轴两心三区”用地布局结构。
一轴是以规划区中部的双龙河(改道后)为生态蓝轴。
二心是以规划区中部的大北山为绿心,以大北山东侧秦家沟地区设置综合物流区的综合服务中心。
三区是指火车站以西、双龙河以东地区的仓储物流区、以火车枢纽建设形成的火车枢纽及服务区、以规划区西南的油榨坊、九龙关、鲤鱼石湾一带安排的物流园区生活配套区。
达州秦巴综合物流区依托西外马房坝,紧临达州市火车站向西扩展并沿铁路线和改道后的双龙河沿伸发展。而物流园区配套生活居住区可依托在建的西环线发展。其空间发展均有支撑条件。
六、功能分区
根据达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发展方向选择和秦巴综合物流园区空间布局结构,将秦巴综合物流园区分为物流仓储区、火车枢纽及服务区、园区配套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和园区绿心区等五个功能区。
(一)综合服务区
规划区中部西起大北山,东至跳蹬河,南至石板梁,北抵黄家湾核心区域,规划服务区面积97.62公顷。功能定位:园区管理中心与商业交易展示中心,以金融、商务、行政办公、展示交易为主的商务发展区。
(二)物流仓储区
双龙河以东、火车站以东的浅丘地区。北起土地梁,南迄阁溪桥;东抵达州火车站、西至双龙河岸边,规划物流区面积341.45公顷。功能定位:秦巴地区物流中心。
规划以仓储物流为主,并适当安排部分展示交易、物资配送、分拣打包等增值服务。并按现代综合物流园区的功能要求,配套相应市政基础设施。
(三)火车枢纽及服务区
由火车客站、货站和防护隔离带等组成。规划面积260.87公顷。功能定位:火车枢纽中心。
(四)生活居住配套区
在双龙河以西、大北山以南的丘陵地区,北起大北山脚,南迄鲤鱼石湾;东抵双龙河、西至铁山山脚油榨坊,规划生活配套区面积405.65公顷, 居住人口规模8万人。功能定位:秦巴综合物流园区配套生活发展区,以生活配套为主的生活居住发展区。
(五)园区绿心区
指大北山城市公园,地处沿河二级阶地,山势陡峭,山形俊秀,同时处于片区各功能区的中心位置,形成了各功能区的围合中心,规划保留其自然山水特征,形成物流园区绿心。规划面积134.84公顷。功能定位:城市片区绿心,具有开敞滨水空间的以自然山地绿化景观为主的休闲游览性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