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咽喉
宜宾,地处四川南缘、川滇黔三省结合部,与云南昭通、贵州毕节接壤,伴水而生、以港而兴,是长江“黄金水道”和“南丝绸之路”的起点,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的交通要道和物资集散地。
宜宾港,扼三江之咽喉,位于长江、岷江、金沙江三江汇合处,是万里长江的起始点,有“万里长江第一港”之称,上可溯两条水运主干道岷江、金沙江连接川滇,下经长江黄金水道直通上海,拥有三江六岸九河,水运条件十分优越。
2009年12月,四川首个以“临港”命名的经济开发区在宜宾成立。两年以来,全区上下大力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精神,紧紧围绕“两年强基、三年突破、五年跨越、十年腾飞”的奋斗目标,以港兴业、以园促城、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港、城、园”一体发展。当前,一座以港口、产业、居住环境协调发展的临港新城,正屹立在长江之头,三江之畔。
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3亿,是目前四川省在建的最大港口作业区,于2008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10年12月29日开港试运营,建成4个多用途泊位、1个滚装泊位、4.7万平方米堆场、1446标箱集装箱箱位、2万平方米存车场和公用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
港口优势独特远期腹地辐射甘陕
无论从地理位置、城市依托还是自然条件来看,与省内其他内河港口相比,宜宾港的优势都十分显著。
“岸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对地处内陆的四川而言,其重要性更加突出。”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经贸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宜宾港具有水深条件较好、河势稳定、冲淤变化不大、港口后方的陆域较开阔、可选择范围较广等得天独厚的建港优势。
而根据港口所处的地理位置、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规划及货物流向分析,宜宾港将成为成渝地区连接南贵昆(广西南宁,贵州贵阳,云南昆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节点”,其经济腹地以四川省、云南北部、贵州西部、甘陕地区为主。
其中,直接腹地主要包括川南经济区、成都经济区、攀西经济区;间接腹地近期主要为滇北、黔北地区,远期随着综合交通运输网的完善将延伸至滇黔以及陕、甘、藏、青等西部六个省区的部分地区。
物流以港兴业打造区域物流中心
“我们始终坚持把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来进行培育。”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经贸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港口综合服务的功能,临港经济开发区十分注重物流业的发展。
为此,临港经济开发区加大了金融、财政、土地供给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推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通关模式,24小时全天候和节假日“无障碍通关”,着力培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运输、仓储、配送、加工等功能齐全的物流网络系统,建设成为服务于长江上游和川滇黔结合部重要的物流中心。
目前,中国储运、中国物流、上港物流、北京欣联物流、重庆民生物流、安吉物流、众凯物流等一批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和重庆民生、安吉航运、马士基、达飞、韩进、中远等中外知名轮船公司集聚临港。2015年,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将力争实现20亿元,形成川滇黔地区重要的区域物流中心。
园区以园促城强化项目支撑
“城市催生产业、产业支撑城市”。围绕“4+2”产业布局,按照集中、集约、集群和集成的发展要求,临港经济开发区走“产业无缝对接、区域互动发展”路,充分融入成渝经济区进行资源大配置、产业大对接、结构大调整,不断增强“两化”互动活力,培育特色鲜明的临港产业集群。
目前,世界500强、全球第6的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600031,股吧)、全球工程机械行业排名第8的中联重科(000157,股吧)也已被引进临港开发区。轻工博览城、临港物流中心、麦加乐食品、美顺达印刷包装等项目启动建设。
区内企业乘势发展壮大,天原塑胶产业园、金川电子西部磁电产业园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与此同时,临港经济开发区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抓三产,最大限度激发全民创业激情,打造宜宾乃至川滇黔结合部最具商机、最具人气、最具活力的现代商贸区。
城园城联动打造人居首善区
临港经济开发区城市定位为港口、产业、居住环境协调发展的临港新城,山河秀色与城区建设融为一体的首善之区。其功能定位为集港口物流、先进制造、高新产业、商务商贸、生态居住、科研培训、旅游休闲、文化创意、商业服务、行政管理等多种区域副中心功能、城市服务功能、决策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中心区。
目前,临港新城的建设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房地产开发项目快速推进。相关部门正积极做好中心组团开发前期工作,着力高品质打造临港新城核心区。
当前,希望街、池口街等市政道路建设完成,临港客运站、僰侯庙路二段、洗马池路、农盛西路等城市配套工程建设正加快推进,水、电、气等市政配套服务功能日趋完善。
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园区和城市联动发展,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的实现了衔接,当前,一座集港口、产业园区、人居休闲、生态环境为一体的城市新区正屹立在长江之头。
临港开发区发展概况
临港开发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中心城区东部、长江起点,辖白沙湾街道办事处和沙坪镇,面积99.2平方公里,控规面积44.7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5.9平方公里,总人口7.6万。
其前身是四川省政府1992年批准成立的省级重点开发区四川宜宾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1月,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更名为四川宜宾临港经济开发区,是全省唯一以“临港”命名的省级重点开发区。
宜宾港建设发展概况
按照《四川宜宾港总体规划》的建设时序,当前临港经济开发区重点建设的是宜宾港志城作业区,逐步构建功能配套、集疏运体系完善的现代综合性港口。刘奇葆书记曾在来川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三次到宜两次视察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提出把宜宾港建设成为四川省通江达海的“桥头堡”。
宜宾港志城作业区由宜宾市政府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共同出资建设,位于宜宾市合江门下游约14公里的长江北岸,占用岸线1120米。一期工程总投资为13亿,是目前四川省在建的最大港口作业区,于2008年12月31日开工建设,2010年12月29日开港试运营,建成4个多用途泊位、1个滚装泊位、4.7万平方米堆场、1446标箱集装箱箱位、2万平方米存车场和公用型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2×500吨重件泊位加快建设,年吞吐380万吨散货泊位以及进港铁路正在加快前期工作,是长江干线自宜昌以上单体最大的港口,具备每年50万标箱、滚装30万辆的作业能力。
主要承接攀西-六盘水和川南地区铁矿、煤炭、化工、建材等产品向长江中下游及全国各地的输送转移,东部机械装备、重化工等“亲水临港”产业通过长江向西部地区的转移,金沙江水电开发、川贵煤田综合开发所需物资、装备在宜宾集散,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集聚而形成的转移。
此外,根据省政府与海关总署签订的《合作备忘录》,明确支持宜宾临港开发区建设宜宾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宜宾港综合保税区,现申报建设工作正加快推进,其中:保税物流中心规划用地180亩,将于今年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综合保税区规划约4平方公里。与此同时,宜宾二类水运口岸迁建工作正在加紧推进,预计能够在7月底前按照规定要求全面完成建设并实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