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水运也有自己的贺岁大片上演。12月26日,随着长江江面上轮船汽笛长鸣,泸州港多用途码头二期续建工程完工,四川第一个百万标箱港口建成投产,四川拥有了长江上游第一个水、公、铁联运的百万标箱内河枢纽港。
从古代顺江而下的木船到现在的千吨船队,从2007年5万标箱吞吐能力到2012年100万标箱吞吐能力,泸州港20倍“体量”的增长,正是四川孜孜不倦追求现代水运梦想的体现!
扬帆
“四江六港”托起现代水运梦想
巴蜀四面皆山,古时曾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嗟叹。所幸四川多水,水道成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通道。据古书记载,古蜀道亦含长江水道,顺江而下出川,是蜀人奋力突围的途径之一。
在当今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竞合,使得水运成为沿海发达省份争相发展的交通项目。优势显而易见:水运成本只是公路的九分之一,铁路的三分之一,四川要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低成本绿色水路运输是必然选择!
内陆省份有没有发展现代水运的条件?
2008年,全省水运资源调查取得重大突破。“家底”调查表明,长江航道川境段在整治为通行1000吨级船舶的三级航道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整治,可建设成为通行2000—3000吨级船舶的二级乃至一级航道;岷江、嘉陵江、渠江经过整治和渠化,可提升为三、四级航道;泸州、宜宾、乐山、广安、南充、广元等地都有可供建设集装箱码头的优良岸线资源,可支撑港口建设的资源规模,由原来的115万标箱提升到1300万标箱。2010年以来开展的新一轮水运资源调查工作,新发现港口资源规模可支撑8000万吨大宗散货吞吐能力。
就这样,四川的现代水运梦想扬起风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出笼:布局“四江六港”规划,打通长江、岷江、嘉陵江、渠江四条高等级水运主通道,建设泸州—宜宾—乐山和广元—南充—广安两大港口群,重振四川水运。
启程
我省水运投资居全国前列
2008年底,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并于2010年底正式开港试运营,仅用两年时间就形成生产能力,创造了“宜宾速度”。
2010年底,广安港开工建设,实现当年提出规划和项目、当年开工建设的目标,我省港口建设向川东北地区延伸。
2011年底,南充港都京作业区一期工程和广元港红岩作业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与此同时,主通道建设昼夜不停加快推进。长江宜宾-重庆段三级航道整治完工,通行能力明显提升,宜宾以下实现1000吨级船舶昼夜通航。嘉陵江川境段规划的13级航电枢纽累计建成11级、在建2级。渠江广安段航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前期工作全面加快。
“四川不能等,也等不起,必须抢抓机遇,港航并举,港口和航道建设双加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烽表示。
数据彰显四川扬帆启程的追赶决心:2008—2012年全省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17.3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7年58年累计完成投资的1.34倍;年均投资23.46亿元,是1949—2007年年均投资的15.5倍。其中,2012年全省水运完成投资创历史新高,达到45亿元,投资居全国前列。
“四江六港”架构形成,建设全面提速,呈现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到今年年底,全省水运重点发展的“六港”除乐山港外,均有集装箱码头建成或在建,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建成和在建规模达到233万标箱,集装箱吞吐能力突破165万标箱,较2007年底增长33倍。
远航
内陆省份奔向蓝海融入世界
伴随水运建设的快速推进,长江显出“黄金水道”的本色,四川水路运输实现爆发式增长。
2012年3月1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2〕9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第一个专项支持水运发展的综合性文件,对于重振四川水运、支撑四川物流建设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我省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联合出台优惠政策,对进出我省主要港口的集装箱运输车辆通行费实行优惠。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制定了重点联系港航企业制度,对省内重点港航企业实行对口联系,指导、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扶持企业发展。制定并印发《四川省港口集装箱快班轮优先过闸申报方案(试行)》,引导船公司开行集装箱快班轮,广纳腹地货源。自2011年4月试行以来全省已开行689班集装箱快班轮。目前已开通泸州—上海、泸州—武汉、宜宾—上海3条集装箱班轮航线,每周发班达30班左右。泸州港率先开通“铁、水联运”列车,实现公水、铁水联运,2007年到2012年港口吞吐能力增长20倍。
2011年底,全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万标箱大关,达到10.86万标箱,同比增长54.57%,实现爆发式增长。今年全省水路集装箱吞吐量有望突破15万标箱,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时间呈现结果,过程细细探究。水路运输的繁忙,实际上是区域经济的大发展。省交通运输厅航务管理局局长许东明表示,水运是发展绿色供应链不可替代的水陆多式联运物流平台,为我省开辟物流新通道,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开放型经济,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自泸州市招商局的消息,截至今年底,共有中国机械、厦工重机、玉柴、武骏光伏玻璃、一汽物流等企业707家落户泸州发展,协议投资额758亿元。成都经济区、川南、川西一批项目如日本丰田汽车、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等世界级知名企业与泸州港建立了密切的业务往来。特别是在川投资的日本丰田汽车和神钢工程机械公司,选择泸州港中转,实行公水联运,比铁路节约物流成本约50%,每年节约巨额物流费用。
宜宾港志城码头投入使用后,围绕集装箱码头运营而生的相关服务业,如船舶运输、拖车公司、货运代理公司、船舶代理公司和汽车修理、配件厂商、船舶修造、箱修等相关行业,金融、信息、物流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迅速。
“属地申报、港口验放、上海出口”,通关模式也变得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