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通过绵阳市政府常务会审议原则通过。《规划》对我市十二五期间的商贸流通服务业给出了确切目标和路径—计划打造购物中心、超市30个。
绵阳进入服务业加速发展期
十一五期间,绵阳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由2005年的175.1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25.46亿元,年均增13.2%,2010年服务业总量居全省第2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33.89%。
十二五时期绵阳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关键阶段,也是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活跃期。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根据经济学理论,我市正处于人均GDP两千到1万区间的经济加速发展期,也是服务业加速发展期。
《规划》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加快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以物联网、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现代管理和手段,规划建设“一核、两翼、五节点”布局商贸流通服务体系。总目标,到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要达到870亿,年均增长16%以上。
科技城范围将控制总量
一核:即绵阳科技城范围,主要将完善流通服务功能,科学控制总量,突出重点与特色,增加城市综合竞争力。其中在主城区,提出提升服务业态和档次,充实完善社区商业,重点培养的有现代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商业特色街、星级和商务酒店、高档写字楼、家庭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而新城区则提出:游仙区、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仙海区要适应产业发展,人口增长较快的趋势,重点培育发展商贸中心、购物中心、商贸物流基地、商业特色街、金融、餐饮、文化娱乐、会展、家政、教育服务、社区商业等服务业态。
对于“两翼”,《规划》里提出的是江油市和三台县。提出江油市要大力发展与冶金机械、建材、农产品加工等配套的商贸流通集中发展区和物流基地,以及工业原材料物流中心,成为承接进出川西北的物流要塞,同时优化现代服务业。对于另外“一翼”三台,《规划》提出,改造提升现场商业中心,鼓励发展大型商贸设施、专卖店、连锁店、打造参与等特色商业街区,扩大住宿、餐饮、金融、文化、美容美发、中介等服务消费领域,加速建设日用消费品、农产品、中药材、纺织品等综合商贸物流基地。
盐亭、梓潼、平武、北川、安县等则是《规划》中提到的商贸次中心(五节点)。
30个大超市城区占12个
《规划》中提到十二五期间,我市要打造购物中心超市30个,其中绵阳科技城范围内12个,江油5个,三台4个,盐亭、梓潼、安县、北川各2个,平武1个。建好特色商业街区26条,其中绵阳科技城范围内10条。江油、三台4条。
《规划》还提出,十二五我市将计划建设新皂镇物流园区、高新区工业品物流园、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园区、石塘现代商贸物流园区、游仙区工业品物流园区、农科区再生资源物流中心、江油工业原材料物流中心、三台县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安县北川建材物流中心、农科区种子种苗销售物流中心等10个。建设年交易额50-100亿元的区域性批发市场7个,主要有绵阳闽兴钢材现货交易市场、汽车及零配件销售服务区、华钢钢材市场、高水农产品批发市场、绵阳果品批发市场、天泰。剑南国际食品城、绵阳毅德商贸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