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年多的艰苦建设,作为连接北川关内外的生命线,2月6日,省道302线任禹路将实现试通车,3月将实现全线通车。届时,从任家坪到禹里乡,车程只需20分钟左右,比走擂禹路减少两个小时。“5·12”汶川特大地震后,唐家山堰塞湖将原省道302线十多公里道路淹没,北川关内10个乡镇的10余万群众出行严重受阻,只能依靠通行条件极差的环湖路和擂禹路与外界保持联系。
作为绵阳灾后重建重点工程和关内外的生命线,2009年6月,任禹路开工建设。该路起于北川曲山镇任家坪,止于禹里乡,全长16公里,共有7处隧道,隧道总长为9504米,占路线总长的57%;桥梁共13座1330米。
“隧道刚开挖时,每天只能前进半米。”任禹路项目质量安全负责人杨桥林告诉记者,任禹路全线80%是5类危岩,地质状况十分复杂,既要穿过破碎层,还要穿过瓦斯地段,建设环境极其恶劣。特别是到了夏季,地质灾害频发,承担施工运输的应急通道几乎是逢雨必断,使得施工难度增大。
1月30日,记者随绵阳市重点办工作人员进入了任禹路。在入口处,施工人员正在修建一座羌式碉楼;在长达3500多米的唐家山特长隧道,施工人员正在安装隧道内照明、通风设施,划路面标线、安装防护栏、修建边坡等相关扫尾工作。汽车在隧道和桥梁间穿行畅通无阻,不到20分钟,汽车抵达禹里大桥头。
绵阳市重点办副主任谭忠云介绍,目前,任禹路全线有100余名施工人员、10余台机械作业参与机电等交安设施扫尾工程。春节后,任禹路将采取“边通车,边管制”的办法,进一步完善道路相关配套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