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市州新闻联动
61公里串起中江与金堂 中金快速通道明年通车
来源:成都晚报 发布时间:2013-08-26 浏览数: 标签: 中江,快速,通道

  上周,成都—德阳同城化合作座谈会在蓉召开,成德两市秉天时、应地利、顺人和的同城化发展历程,就此起航。两座城市“亲密无间”的同城化发展,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又将为两地的人们带来哪些利好?请看记者为您带来的系列解读报道。

 

  自三日前的成都—德阳同城化合作座谈会结出《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议》及八大合作议题等等硕果,在搜索引擎上关于“成德同城化”的条目已能找到近1万条。两地居民憧憬着快速抵达的城市间交通和“城际一卡通”,期盼着电话区号合并和养老、医保互认,也希望以共建成德工业园为代表的产业深度协作能为成都、德阳两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空间。

 

  成德同城化·共建工业园

 

  产城一体2020年基本建成产业新城

 

  成德工业园的战略合作从2013年3月起开始酝酿。3月6日,德阳代表团赶赴成资工业园,先期考察在全省率先建设跨区划工业园、率先分享区号“028”利好的区域合作样本。几十个工业项目排队等待入园令中江县县长彭勇感叹,同样是140余万人口丘区大县,同样与成都接壤,彭勇看到了中江的前景。该县辑庆镇、兴隆镇与金堂县接壤,近年成为中江承接成都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

 

  6月30日,在中江县召开的成都—德阳深化区域合作座谈会上,两市、两县(中江、金堂)再次深入交换了合作意向,就在中江共建成德工业园区、推进产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达成初步意见。在上周五成都—德阳同城化合作座谈会上,《关于共建工业集中发展区的协议》尘埃落定,两市将在德阳市中江县兴隆、辑庆镇一带,合作共建成德合作工业园区。

 

  根据目前确定的发展规划,成德工业园区在中江经济开发区兴隆·辑庆工业园区中划定起步区10平方公里,远期规划则为33平方公里左右。总体按产城一体,组团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起步区以产业发展优先。在产业定位方面,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机械制造、食品饮料和家具轻纺产业,按产业分区布局,规划建设“成都消费电子配套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引进优质项目,培育重点企业,承接产业转移,与成都市重点产业联动发展,成为成都平原城市群的重要支点。计划2015年完成起步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2017年完成起步区建设,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工业增加值65亿元;到2020年基本建成产业新城。

 

  成德同城化·1小时交通圈

 

  合建城际铁路 成德绵乐2014年通车

 

  在上海、苏州之间往返过的人都感受过这样的便捷:动车车次频繁、半小时抵达,城际一卡通两城通用,从苏州到上海通勤,走下动车步入地铁,还能用一卡通在便利店买份早饭。这样的同城化是成德之间将携手共创的未来,这样的同城化将从交通启程。

 

  “强化连接两市主要城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战略通道,积极推动两市接壤区域骨干道路建设,实现两市交通设施共建共享,共同打造中国西部交通核心枢纽”是双方交通合作的核心。

 

  在《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下,两市将规划构建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快速路为主体的区域快速交通网,重点打通北星干线—天星大道、成(金)青快速通道—旌江大道,合作建设城际快速交通体系,将采取措施确保成德绵乐城际铁路在2014年建成通车;共同推进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公路东段建设,力争在2014年建成通车。据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城际快速交通体系意味着搭建公交体系,纳入巴士公交、城际铁路,通过不同接驳点转换,供两地居民通行往来。总体目标是在成德两地大的区域内,构建1小时交通圈,容纳包括城际铁路、高速路快速通道等在内的各种出行方式。

 

  此外,双方还将加快中金快速通道建设,形成中江县通达成都中心城区的免费快速通道。今年10月,连接中江和金堂、全长61公里的中金快速通道将启动最后一段建设,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成德同城化·提升生活质量

 

  降低通讯成本市民医保无障碍转移

 

  在《成都德阳同城化发展框架协议》罗列的六大同城化发展内容中,关于社会公共事业合作的项目足有六项,“积极推动教育、就业、文化等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合作,不断提升两地市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水平。”

 

  以就业为例,成德双方将共同出资组建“成德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该公司和成德工业园区企业,优先为中江县、金堂县符合用工条件的城乡居民提供务工岗位,解决园区周边区域居民的就业;务工居民的劳动协议、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及相关社会福利,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更深化的政策包括城乡劳动者所持有效证件,不受区域限制,在两市间同等有效,与当地劳动者享受同等就业扶持政策。

 

  028也会应用到更广领域,成德两市将推动通讯一体化,在达到相关标准前提下,谋划两市电话区号合并,降低居民通讯成本。医疗成本同样将被降低,两地将建立门诊通用病历机制、双向转诊机制、临床用血应急调配机制;破除食品医药梯度转移壁垒,实现食品药品自由流通;设立异地就医结算窗口,互相委托报销医疗费用,实现两市医保无障碍转移接续和即时结算,并实现两市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和两市领取养老金人员生存状况互认。

分享到:
上一篇:成都新火车南站主体完工 预计年底亮相 下一篇:成绵乐城际铁路明年通车 成都德阳建半小时交通圈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