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天半,四川170多名县委书记集体加班“充电”。他们放下忙碌的工作,成为一群24小时封闭式学习的“学生”。在听过多位国家级权威“老师”授课后,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记者走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县委书记培训班”,聆听县委书记们的学习心得。
昨日,阴雨散去后的成都迎来了第一缕秋日暖阳,省委党校蜀光大厦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一群学生刚刚下课。
川B、川F,广场前停着的车辆号牌来自各地,显示出这些“读书郎”特殊的身份—来自四川全省的170多名县(区、市)委书记。4天半的封闭培训很快结束,“充电”、“倍感压力”、“信心十足”等,成为这群特殊“学生”口中的热词。
在结业仪式后,记者与德阳市旌阳区委书记罗宗志、成都市青羊区委书记谢强、简阳市委书记王宏斌等“学生代表”面对面,聆听了他们的心声。
德阳市旌阳区委书记罗宗志:晒一晒成绩,对自己成绩单还不满意
“上完这次课,一句话概括体会—压力山大!”罗宗志所在的旌阳区是德阳市的主城区,也是全省十强县,但县域经济发展不足的压力仍让他拧紧了眉毛。罗宗志说,四川与沿海相比,落后的主因还是县域经济发展不足,“县委书记们在一起学习很有好处,晒一晒成绩,良好的自我感觉顿时无影无踪。”
罗宗志直言,对自己的成绩单还不满意,“一直是德阳支柱的装备制造业出现了困难,1000多家配套的中小企业已有部分产能不足甚至停产。旌阳区须思考如何发展主导产业。”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老师”讲授的创新理论,让罗宗志找到了思路:产业转型除了科技创新,更应延伸为体制的创新,“只有在政策服务、产业链配套上,帮创业者打掉各个环节的‘老虎’,才能吸引国际化的人才和投资。”
成都市青羊区委书记谢强:城乡统筹课,有助认识城乡“二元”节点问题
和许多县相比,成都中心城区的区县面临的发展问题已经从粗放转为精细。在听老师们讲了很多国际化案例后,青羊区区委书记谢强认为,发展不充分仍然是青羊区的最大区情。作为空间小、资源少、载体缺的成都中心城区,发展只能走精细化道路。谢强说,他正在筹划城市“二次开发”,科学布局和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打造以地铁沿线为支撑的“三个千亿产业集群”和“四个百亿商圈”。
“发展,必须是城乡同步,如果农民失地又失业,产生新的贫民区就是发展的失败。”谢强说,老师们讲授的城乡统筹课让他重新认识了解决城乡“二元”节点问题。他说,青羊区计划修建全国一流的农民集中安置区,提供与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妥善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确保农民逐步成为城市的主人。
简阳市委书记王宏斌:新型城镇化知识,笔记写了10多页
在这次学习中,老师们讲述的新型城镇化相关知识,让简阳市委书记王宏斌密密麻麻记了10多页笔记。
简阳市距离成都城区仅4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在简阳市委书记王宏斌描绘的蓝图中,未来简阳要建设50万人口的大城市,并融入成都平原城市群。
王宏斌说,目前想得最多的还是简阳的产业突围。简阳地处天府新区“两湖一山”(三岔湖、龙泉湖和龙泉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核心区,在发展休闲度假、会议展览、高端居住等新兴业态方面很有优势。
王宏斌说,三岔湖是成都周边最大的水体,简阳将借助其开发带动周边30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建设。同时,简阳处于龙泉驿制造业功能区发展区,在汽车研发制造、航天航空等高端制造业发展上也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