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碧空万里。人们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以科技城命名的城市—绵阳。
由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国防科工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即将开幕!
这是一场科技盛宴,更是一种发展机遇。
2000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建设中国(绵阳)科技城的战略决策,中国(绵阳)科技城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支点,担负起了为科技创新探路的国家使命。
2013年9月30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
13年探索实践,中国(绵阳)科技城是如何凝聚发展合力的?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绵阳)科技城又将怎样走向未来?
部省共建,三级联动,形成多维互动的格局
数百家国内外知名企业、百余个国内先行先试地区、几十家科研院所和高校云集绵阳,“天宫一号”、3D打印和数字家庭等一大批高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如此高层次、大规模的会展,需要调动各方资源,需要国家、四川省、绵阳市三级联动才能完成。
这正是中国(绵阳)科技城“部省共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发挥的重要作用。
2000年9月,国务院成立了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部际协调小组,协调解决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最初的成员单位由科技部、国防科工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经贸委、教育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外经贸部、人民银行、证监会11个单位组成。2005年,增加了国土资源部和海关总署,2007年,增加了国家旅游局,2008年增加了国资委、民政部、卫生部、中科院,2010年,增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成员单位达到18个。
四川省成立了以四川省长为组长的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科技城重要规划和重大政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绵阳市成立了科技城党工委和管委会,专门负责科技城建设事务。
部省共建,三级联动,凝聚了创新驱动的共识,形成了多维互动的格局。
13年来,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主持,先后召开了11次部际协调小组会议,破解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中遇到的难题。
2011年6月19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绵阳主持召开部际协调小组第十次会议,作出“五地”建设的指示。即“把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军民融合示范地、创新人才汇集地、科技成果集散地和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地”。以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城建设的目标进一步明确。
今年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部际协调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了“五新”的要求:发挥优势,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要有新作为;彰显特色,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探索新路径;深化改革,在创新体系建设方面寻求新突破;拓展视野,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迈出新步伐;完善机制,在强化组织保障方面推出新举措。以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城建设的思路进一步清晰。
历届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从战略思路到具体举措,对科技城建设作专题研究、系统部署。今年初以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四川省长魏宏多次研究部署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工作。
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高度,进一步审视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形成了共识:中国(绵阳)科技城既是为国防安全锻造更多“杀手锏”的尖端武器研制地,又是为经济安全抢占更多“制高点”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既是西部转型发展的先行区,也应是西部跨越发展的示范区;既要依靠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又要发挥绵阳市场的基础性作用。
部委鼎力支持,科技城先行先试,军民融合的路子越走越宽
科博会展馆,一座以“让奇迹发生”为主题的数字家庭体验屋已经布展就绪。这里,汇聚着当今国内最先进的数字家庭技术,激光电视、脑感知5D健康椅、全景3D体验系统等新奇产品将首次集中亮相。这个展馆里的所有产品全部由长虹、九洲等绵阳本土企业研发。
绵阳本土企业能演绎精彩,得益于他们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的创新之路。而成功背后,是18个部委的倾力支持。
13年来,绵阳成为先行先试的密集区,这是一张让人惊异的名单
国家首批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国家军转民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军民两用技术交易中心、全国首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专利质押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数字视听)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首批电子政务示范城市、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国家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全国现代流通体制改革试点绵阳市、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国家首批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西部地级绵阳市唯一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科工旅游基地。
作为部际协调小组组长单位的科技部牵头,与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认真落实每次会议确定的事项。除了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在诸多领域先行先试,还从创新平台建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开放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方面支持科技城建设。
他们大力支持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国家科技动员中心、科技城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快建设,支持建立军民融合促进中心,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发展,推动科技城科技成果的孵化、交易和产业化。
他们支持科技城企业上绵阳市融资,批准仁智油服在深交所中小板上绵阳市。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手段,有效促进科技城产业转型发展。
他们推动中国(绵阳)科技城与中关村、张江、东湖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城与中航工业等相关企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促使9个央地合作项目落户科技城。
教育部与四川省确定以“部省共建”模式支持西南科技大学重点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信部支持绵阳“三网融合”经营管理人才培养。
13年来,部际协调小组各成员单位先后为科技城建设安排项目约1200项、支持资金近百亿元。绵阳市长林书成对此深有感触,他说:“没有部委持续不断的支持,就没有科技城的今天。”
多年探索,科技城逐步摸索出了“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动、民企参军”四种军民融合模式,初步构建了“军地互动交流、国防重点保障、军民资源共享、多方联合促进”四大机制,初步形成了军民融合的整体优势和局部强势。
目前,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企业达到200家,产业覆盖300多个专业领域,产值突破1000亿元。
四川省绵阳市出台多项措施,构建政策支撑体系,科技城迸发创新活力
这些天,中国(绵阳)科技城上上下下都很忙,除了忙科博会的筹备,还有更多的事让人“忙并兴奋着”。
不久前,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作出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的战略决策。规划超过100平方公里,先期启动的30平方公里“中国(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核心示范区”,将重点布局国防科研院所、军工产业集团、高校和企业的军民融合重大产业化项目,全力打造科技城发展新引擎。
不仅如此,四川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努力把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国家以军民融合为特色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并出台了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加快建设10项政策措施。
与以往不同,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把科博会与西博会、华商大会作为四川省今年对外交流合作的三大平台,副四川省长刘捷亲自抓会展的筹备工作。
这一个个大事好事的背后,是新一届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对中国(绵阳)科技城的新定位、新举措。
四川省委、四川省政府明确提出,将中国(绵阳)科技城的建设作为四川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大载体,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通过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打造“政策洼地”和“创新特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深化对外开放合作五大举措,使科技城“一年一台阶、三年大变样、五年大突破”。
新定位,新举措,为科技城实现突破性发展注入了巨大能量,激发了科技城创业者的激情。
绵阳出台了涉及知识产权、信贷融资、股权激励,以及鼓励各类优秀人才创办(领办)科技型企业等20余项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鼓励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
科技城创新中心第一期于去年底启动运行,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各类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如火如荼。
科技城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千亿产业集群,汽车及零部件、冶金机械、节能环保和化工、材料及新能源等已形成百亿产业集群。优势产业迅速成长。
华晨宝马、新加坡芯联芯、浪潮集团云计算中心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绵阳。“招强引大”实现突破。
好戏还在后头。绵阳市委书记罗强说,中国(绵阳)科技城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期,我们要通过抓好科技城建设,在四川次级突破中“一马当先、率先突破”。
今天,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已进入倒计时最后一天。回望来路,创新驱动造就科技城发展的强劲动力;放眼未来,国家使命促使我们奋力前行。
绵阳,定不负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