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3年中国(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第五期CDI CFC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前列,成都金融产业的蓬勃发展再次受到关注。记者昨日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432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9.5%,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按照我市金融业发展的规划,力争到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全市金融机构数量达到300家、金融从业人员超过30万人,金融业成为成都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将重点推动总部机构培育、市场体系建设、金融服务创新、发展环境提升、金融配套完善“五大工程”,努力开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新局面。
“总部机构培育”工程
发展成为金融总部机构数量多、竞争力强的区域性总部基地
目前,成都有银行60家,保险公司72家,证券期货公司57家,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公司等实现快速发展。
据市金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大工程”的重要工程之一便是“总部机构培育”。积极支持一批法人总部在成都的金融机构,通过上市融资、跨区域联合重组、设立分支机构等方式发展成为全国性、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积极吸引一批金融机构总部迁址成都;用好财富论坛的带动效应,努力推动世界级知名金融机构在蓉设立中国区总部;大力发展村镇银行、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再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机构、股权投资基金、商业保理公司等新兴金融机构,力争使成都逐步发展成为金融总部机构数量多、竞争力强的区域性总部基地。
“市场体系建设”工程
建设规模大、成本优的区域性金融市场中心
成都在资本市场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市有海内外上市公司52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47家,还有过会待发行企业2家、已报会企业15家、辅导期企业30余家,上市后备重点企业超过1500家。成都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已达230余家,管理资金规模超过350亿元。
成都将加快推动成都本地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和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试点工作。目前成都已储备新三板后备企业超过100家,其中16家具备申报条件;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年内将正式挂牌营业。此外,成都着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四川金融资产交易所等7家金融要素市场通过部际联席会议审批,专业化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形成。
“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将加快构建完善的西部金融市场体系。以打造西部要素市场中心为目标,加快股权、文化、农村产权、金融资产等地方要素市场发展,创新产品、活跃交易、扩大规模,努力提升地方要素市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研究建设四川金融电子结算中心、西部票据交易平台、跨国公司外汇结算中心,将成都打造成为西部银团贷款中心、西部财富管理中心;充分利用全国性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加快推动优质企业上市融资和上市再融资,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规模大、成本优的区域性金融市场中心。
“金融服务创新”工程
建设创新能力强、极具活力的区域性金融创新基地
新兴金融业的蓬勃发展是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特色。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有小额贷款公司110家,贷款余额223亿元。截至6月末,全市有融资性担保公司153家,在保余额1468亿元,其中成都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已进入全国十强。
此外,成都还在推动金融服务外包和高端金融后台集群发展。在西部率先启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园建设,目前有金融后台中心16家,独立的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企业50余家,初步形成集群发展态势。
“金融服务创新”工程将加快构建充满活力金融创新发展格局。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抓紧完善金融国资监管、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管理等体制机制;积极推动金融服务创新,探索柔性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保险资金直投等重大项目融资方式创新,农村产权抵押融资等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大力推进商标专用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信贷产品创新,探索“区域集优”、小微企业成长保障债券、保障房建设定向工具、委托债券投资等直接融资产品创新。把成都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极具活力的区域性金融创新基地。
“发展环境提升”工程
建设金融发展环境最优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全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载体。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的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目前已有四川银监局、民生银行、安邦保险等121家金融机构及其配套机构入驻,区域内增加值超过100亿元,初步形成以金融监管机构为核心、以金融机构总部为龙头、以新兴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产业集群。预计成都金融总部商务区全部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超过1000万平方米,总投资将超过1000亿元,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撑。
“发展环境提升”工程是成都加快构建全国一流的金融发展环境。加快推动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服务产业园和成都民间金融街建设,打造“全国一流”金融产业发展载体;大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严厉打击逃废债、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不断优化政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把成都建设成为金融发展环境最优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金融配套完善”工程
建设金融配套产业完善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目前,成都有外资银行13家,代表处1家;外资保险11家,代表处3家,外资证券机构代表处1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5家;外资股权投资基金6家。此外,成都有H股上市公司5家,美国上市公司2家,部分国有及民营企业正在积极准备登陆海外资本市场。
近年来,外商投资金融机构增多。马来西亚丰隆银行出资2.6亿美元入股成都银行,并与成都银行合资设立四川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IFC)出资1亿人民币入股成都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金融配套完善”工程是成都加快构建完善的金融配套产业体系。大力发展高端后台机构,重点吸引世界级金融机构独立后台中心落户,努力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高端金融后台中心;大力发展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努力把成都建成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金融外包基地;大力发展金融教育培训产业,引导ACCA、北美精算等国际知名机构在我市开展高端金融人才教育培训、在线资格考试与认证等业务,把成都建成全国一流的金融人才教育基地;大力发展金融中介服务业,重点争取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三大评级机构以及中国前五十强的会计、审计、法律服务机构在我市设立法人机构、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把成都建设成为金融配套产业完善的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
金融业力推成都,打造西部金融中心
“我们主动将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纳入到分行履职总体框架,积极发挥作用,为推动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做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工作。”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将继续配合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安排部署,围绕持续推动地方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增强西部金融中心跨行政区集聚辐射能力,在金融结算业务、要素市场、金融服务外包、金融创新、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财富管理等多个方面继续加强探索,跟踪国外和沿海地区金融创新的最新动态,积极探索和引进适合四川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水平。
—中国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副行长边志良
截至2013年6月末,四川银行业资产总额达到5.76万亿元,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46万亿元、2.88万亿元,排名全国第七、中西部第一。中国银监会四川监管局将全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打下坚实基础;持续引进国内外优秀银行业机构,提升金融机构聚集度;不断深化改革,做大做强做优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等方面继续努力,为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银监会四川监管局副局长程铿
“在保险行业领域,成都已成为全省机构种类最多、金融创新最快、市场吸引力最强的地区,其独特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和良好的政务人文环境,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作为监管部分,中国保监局四川监管局不断优化和丰富市场主体结构,增强西部金融中心区域辐射力。同时,充分发挥保险功能作用,服务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此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保险发展环境。
—中国保监局四川监管局副局长杨立旺
“五年来,成都资本市场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成为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证监局将从多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促进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和支持资本市场新兴业态发展等方面,推动成都资本市场加快发展,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实现更大突破。
—中国证监会四川监管局副局长李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