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发布《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规划》将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分为三级,全国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29个,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70个,三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条件,根据物流业发展规划具体确定,原则上应为地级城市。
《规划》明确提出了在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用地、投融资环境等方面给予政策保障。泸州成为川南唯一入围城市按照《规划》,泸州市被列为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四川省仅有成都市列入国家一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泸州、绵阳、达州列入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泸州成为川南唯一入围的城市。
据市商务局副局长崔斌介绍,为了让泸州成功跻身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泸州市邀请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泸州物流、产业和交通布局做了梳理,并分别编制了《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总体规划》、《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产业规划》、《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交通规划》,为进入二级物流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努力,2013年泸州市争创为四川省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城市,将连续三年获得省政府物流办44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争创为四川省区域商贸物流中心试点城市,将连续三年获得省商务厅300万元以上的项目资金支持。
西南商贸城是泸州市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现代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泸州市物流业发展迅猛。在今年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泸州市物流业仍实现了快速增长。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泸州市全市共有物流企业648家。物流业实现增加值33.9亿元,同比增长7.7%,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为15.1%。三季度末,泸州市全市有营运客车206辆,货车1473辆。公路实现客运量10809.9万人,旅客周转量742592.4万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8.8%、11.6%;公路货物周转量473965.9万吨公里,增长15.8%。
泸州拥有长江干线及沱江、赤水河、永宁河、胡市河等支小河流航道18条、库区航道11条,航道里程926.54公里。水路客运量148万人,客运周转量1187万人公里;水路货物周转量587814万吨公里,同比增长20.4%。泸州市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827.11万吨,与去年同比增加9%,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为118901标箱,与去年同比增加43%。
稀缺的港口资源尚未转化为物流发展引擎
泸州市是四川省12个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泸州港是四川省唯一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境内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6公里、在建里程137公里,加上铁路和机场,泸州市有立体的交通网络,物流“基因”完美。但是,目前泸州市未将这些先决条件发挥至极致。崔斌告诉记者,2012年泸州市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约为4%,远低于东部沿海城市9.43%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全国和西部的平均水平。
物流业结构方面,据估算,2012年泸州市传统物流业与高端物流业的比例约为70%:30%,与沿海物流发达城市传统物流业和高端物流业50%:50%的比例相比,还有较大的优化空间,需进一步提高物流业附加值。
泸州港是四川省自然条件和营运条件最好的港口,但是临港物流业还较为薄弱,港口对物流业尤其是临港物流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2012年,泸州市全社会货运周转量为57.26亿吨公里,2007年为48.82亿吨公里,年均增长仅为2.5%。按《四川省西部物流中心建设规划》,全省的货运周转量增长率指标为年均9%。崔斌表示,这说明泸州市尚未充分依托港口物流枢纽优势,与全省发展目标还有差距,稀缺的港口资源还未有效转化为引领物流业发展的引擎。
泸州市物流园区平台化运营的优势也体现不足,物流园区规模较小,类型单一。目前泸州市现有物流园区多数是单个企业自用物流园区,如:宏图物流园、诚通物流园、华储物流园。隆盛物流园区是唯一的平台型物流园区,主要服务于城市配送,仓储面积仅有1.8万平方米。物流园区资源共享程度较低,规模化平台化运营的优势没有体现。缺少交通枢纽型物流园区,如临港物流园区,对港口发展缺乏支撑。缺少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难以为制造企业提供有效个性化的物流服务,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水平还有待提高。
另外,作为物流发展的主要力量,泸州市物流企业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而散,物流网络的辐射范围有限,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缺乏具有强大带动效应的龙头物流企业。泸州市发展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跻身国家二级物流园区布局城市,为泸州市物流发展迎来政策的东风。
《规划》将物流园区分为五种类型: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口岸服务型物流园区、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泸州市将围绕最新布局的泸州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发展口岸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依托口岸和规划建设中的B保物流中心,能够为进出口货物提供报关、报检、仓储、国际采购、分销和配送、国际中转、国际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等服务,满足国际贸易企业物流需求。
依托泸州港,能够实现铁水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至少能够提供货运枢纽、商贸服务、生产服务、口岸服务,满足城市和区域的规模物流需求。
据崔斌介绍,今后,泸州市物流发展将围绕“五大工程”进行发展。包括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工程、物流业与商贸业融合发展工程、领军企业引进和培育工程、物流园区建设工程、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程。在园区建设上,泸州市将以泸州集装箱码头、泸县神仙桥码头为依托,高起点规划建设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在该集中发展区中加快推动泸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的建设和申报工作,全力打造临港专业市场集群和临港综合物流园区。
同时,在九大工业园区中推行现代物流技术和理念,实行流程再造,实现采购、生产、销售和物品回收一体化运作。鼓励制造业剥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第三方物流企业深度合作。
“随着西南商贸城、城西城市综合体等一批重大商贸项目的建成,物流业与商贸业融合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崔斌说,泸州市将以物流业带动商贸业快速发展,以商贸业发展提升物流业服务能力,重点发展城市统一配送、农产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为了增强企业带动能力,泸州市将全力引进世界100强、国内50强物流企业到泸州建设区域分拨中心、区域配送中心,推动宏图等本地重点物流企业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