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华阳片区,天府大道连接南北。12月1日起,双流13镇(街道)由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管委会管理。
今天起,成都市天府新区政务中心正式对外服务。除了中心主要面向企业提供的服务外,面向群众的相关社会管理项目,已大部分下沉到乡镇级社区,方便就近办事。
随着天府新城成都直管区正式接收双流13镇(街道),全新设立的成都市天府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也于昨日进入系统调试阶段,将于今日正式对外启用,提供社会管理服务。记者昨日获悉,政务中心主要面向辖区内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面向群众的服务则下沉到了乡镇、街道办及各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办事。
政务中心常态类审批服务事项分4种
政务服务中心把审批服务事项分为常态和非常态2类。常态类审批服务事项,将按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4种方式进行办理。
非常态类审批服务事项,由政务服务中心提请职能部门研究,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制定标准,政务服务中心按其标准执行并纳入常态化管理。
即办件
程序简便,申报材料齐全,可当场或当天办结的一般审批服务事项的,属即办件。即办件应即收即办,现场办结。
承诺件
审批服务事项需经行政机关检验检疫、现场勘查等实质性审核或涉及2个部门的,属承诺件。承诺件必须在承诺时限内办结,承诺时限必须低于法定时限。
联办件
审批服务事项需3个以上主管部门审批的,属联办件。联办件由政务服务中心牵头,按照并联审批规则,在承诺时限内办结。
上报件
审批服务事项需报上级部门审批的,属上报件。上报件由窗口工作人员检查申报资料,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并立即履行初审程序,及时上报,相关职能部门予以配合,加强对上沟通协调。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头号任务”新建扩建政务中心办民生大事政务服务业务下沉基层,诸多事项可到街道办理变化解读。
对此,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发展策划局相关人士也表示,现阶段,所有工作围绕“民生”进行,全力规划并新筹建了为全区服务的政务中心,对直管区的办公地点,将暂时选择租用华阳一处商用办公楼。上述13镇(街道)移交直管区后,为避免给居民生活办事带来不便,相关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仍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将逐步引导居民前往新确立的便民中心和政府中心办事。
新区展望
“这座未来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将充分体现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成都规划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成都天府新区的建设,到2015年,在蓉国际机构与总部数量将达到20个,2020年达到200个,2030年达到300个。航空旅客吞吐量也将从2015年的4000万人次/年,上升到2030年的10000万人次/年,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贯通三大圈层再造一个“产业成都”
“作为西部的中心城市,成都在区域内的经济地位非常突出。”国务院参事室研究员、国家统计局原总经济师姚景源曾表示,天府新区建设是成都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提升在成渝经济区当中的经济能级的重要举措。
自规划起步,天府新区就站在了高战略平台上,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
具体来看,天府新区主要包括成都市高新区南区、双流县、龙泉驿区、新津县等。其中,天府新区成都片区的面积有1293平方千米,约占整个天府新区规划面积的81%。规划不仅贯通了成都市域经济的三大圈层,而且把成都市域经济圈和泛成都经济圈紧密联系起来。
天府新区的发展目标之一,就是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成都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天府新区将打造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现代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高端制造业,集聚发展高端服务业,积极发展休闲度假旅游和现代都市农业。而在产业建设中,已经制定出清晰的发展路线:优先重点发展制造业,并逐步向研发、服务业发展。集约智能低碳新老城区双中心格局
“成都老城中心和天府新区的新中心将构成双中心格局。”据该片区规划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府新区新中心将重点集聚科技、商务、文化等高端服务功能,打造为天府新区的标志性亮点区域。
“天府新区与同等规模的传统城市相比,将减少94%的垃圾填埋,减少69%的碳排放,减少52%的能耗,节约5/6的土地,节约36%的用水。”该负责人透露,在此前公布的天府新区的规划思路中,始终贯穿“山水环绕、组合布局;产城融合、三位一体;城乡统筹、生态田园;集约发展、智能低碳”的理念。
在规划展览图上,独立的“天府新区绿地系统规划”十分惹眼,一条条“绿丝带”形成了“一区两楔八带”的格局,成都向东向南领域成为“绿地核心”。有关人士介绍,“巨大的城市再造,需要强大的水、电、气、能源、交通等多方面做支撑。天府新区将通过广泛采用新能源、新技术和绿色交通,构建起快捷、低碳的交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