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将全面梳理排查中心城区公交站名
4月16日,记者从成都市公交集团获悉,成都市将全面梳理中心城区现有的5000多个公交站名,排查新老街道名或地名的变更,使用最新规范命名设置公交站名,便于乘客识别。当天,公交集团邀请了成都市民政局地名处相关负责人,以及部分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征询意见和建议,代表们认为,公交站名最重要是体现“精准定位”的功能,命名方式要有规则,“不能一味求简洁,宜短则短、当长则长。”
公交站名“困惑”多
此前,为方便市民记忆、识别,成都市交委已确定对成都市三环路环线公交线路137路的7个站名进行更改。“按照《成都市中心城区公交站点命名管理办法》,公交站名应准确表明所处位置及周边地理信息,但近年来道路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站点命名,也造成了市民的困惑。”成都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梳理出若干种情况—
道路修建完成与正式命名有时间差,因此暂时以工程名称命名站点,在道路修建完成后需要改名。
曾经为成都市民熟悉的地名标志物发生变化,如西门车站、红牌楼、跳伞塔、游乐园等已经找不到对应的建筑。
地名相似,相应的公交站名也容易混淆,如茶店子横街、茶店子正街、茶店子北街、茶店子西街。
建成区扩建后,沿用了过去以村(队)设站的站名,如土桥村站、何家二队站、何家三队站。
公交开行时站点周边无市民熟悉名称、无其他相关道路名称借用,但又必须尽量为市民准确指明方位,避免乘客坐错车,导致站点名称长。
命名要“有规则”
当天,部分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也参加了会议,他们普遍认为全面梳理站名有必要,并提出多条意见和建议。
市民代表纪建平认为,公交站点命名首先要考虑“精准定位”,“宜短则短、当长则长,不能一味求简洁。”他举例说,“三环路十陵立交桥南内侧站”站名较长,但在没有其他标志性建筑的情况下,不长不行,否则乘客就会下错站,甚至坐反方向。
成都市人大代表邓树人说:“体现城市历史文化的站名应尽量保留,比如华西坝就比人民南路*段更容易定位,也更有内涵。”成都市人大代表方方提出,对于新建道路,应该遵循一定的命名规则,“比如南北方向的用山命名,东西方向的用水命名,方便市民辨位。”
针对代表们的意见和建议,成都市民政局地名处副处长潘弘回应:“由于市级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的确存在道路命名滞后的情况。”她透露,民政局已经完成成都市地名拟定条例,年内有望正式出台。
成都市公交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逐步排查新老街道名或地名的变更,使站台名更能反映地理信息,对于已不存在,但仍标志着成都市历史文化及约定成俗的地点及建筑物站名会继续延用。“新开的公交线路,站点名称会提前在官方网站公示,市民可通过公交热线85076868或网站表达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