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随着物流园的高速发展,物流规模不断扩大,增速较为明显。但是,我国物流方面的支出在GDP当中占有的比率较高,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降低物流费用需要从多方面开始努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引导生产方式和经营理念转变,打破物流一体化运作瓶颈,实现物流管理整合。
2013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与GDP的比率为18.0%,较1991年下降6%。经济发展模式相对粗放。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较高而第三产业占比较低,导致物流需求规模偏大,这是我国物流费用与GDP的比 率高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高于巴西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根本性原因。
受财税体制、地方政府GDP导向的政绩观影响,部分高能耗、高物耗产业不能按照地区比较优势布局,导致上下游产业逆向分布、煤炭等大宗商品长距离、大规模运输,再加之受产业结构影响,我国货物周转量大幅高于美、日等发达国家,单位GDP的货物周转量差距明显,从而推高了物流费用。生产方式粗放是我国物流费用难以降低的重要原因。我国已由经济短缺时期进入到经济过剩时代,消费模式也逐渐从单纯温饱型或数量型,向消费多元化、个性化转变。但是生产方式依然为粗放型,社会库存居高不下。
物流费用关系到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降低物流费用要着眼国民经济运行全局。
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依靠“高投入、高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降低单位GDP的物耗和能耗。
二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制改革。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和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制转变,优化产业布局;通过产业转移降低上下游产业之间的逆向分布程度,例如,加大坑口电站建设力度,由运煤向输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