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上午10点,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的局长郑小明、副局长蒋平接受记者采访。就成都高新区是怎样一步步发展建设成现在的规模格局?今年高新区又将推动哪些民生工程项目的建设?做了详细解答。以下是节选物流建设相关的主要内容:
高新西区:高端制造业集中区和产学研新城区
记者:所以跨越的面积还是非常的大,而且一西一南,那我们刚才也说了包括咱们南区和西区,那这两个区它分别的规划情况会有不同吗?郑小明:这个区域的规划情况,我们在建设中感觉到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作为我们规划建设来说,主要是要为高新区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是解决高端产业发展和区域科技创新的支撑和载体;一个是要吸引高端人才、维护社会和谐,这就需要我们从规划建设方面来打造一个非常良好的硬件环境。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对高新西区的规划方向也是非常明确的:我们高新西区就是高端制造业的集中区,除此以外,还想要把它做成一个综合性的产学研新城区。
记者:产学研?
郑小明:产学研新城区。高端制造业的聚集区这个比较好理解,现在我们西区比较重大的制造业项目包括英特尔、富士康、德州仪器等,一大批站在制造业高端的生产型企业都在里边聚集。而产学研新城区是我们下一步谋划的方向:产,比如我刚才说到的一大批生产型企业的聚集;学的话,我们那边有4所大学,包括电子科技大学的主校区、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电子科大信息学院、托普的软件学院;研,就是我们下一步要打理发展的一些科研机构,特别是一些企业的总部,特别是研发总部,我们希望能够吸引到西区来,那么让西区的产业业态更加丰富,形成一个高端产业的聚集区。
高新南区:金融、商务、科技、会展、政务五大中心功能
记者:郑局刚刚分享了西区方面的规划,对我们普通市民来说我们可能对南区的概念就是高科技产业园区的这样一个聚集区,我们这样的理解是对的吗?郑小明:南区的话,我们现在是以天府新城的建设为主题,就是高新天府新城的建设为主要方向,那么高新天府新城这一块它的基本定位是什么呢?就是现代商务中心、高端产业新城。所以南区的定位实际上是到了城市中心这么一个位置上。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感觉高新南区有五个中心的功能,一个是它会是成都的金融中心,打造金融城嘛!第二个是商务中心,就是大型的商务总部,商务服务这一块会放在这一片;第三个是科技中心,可能主要的科研机构聚集区还是在这个区域;第四它会是一个会议展览中心,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我们的新会展中心每年的展会非常频繁;还有一个实际上是我们成都市的政务中心,我们成都市大部分为广大市民、企业服务的办事机构,现在基本上都在高新南区,在天府新城里边聚集。
成都高新区几大产业园区情况
记者:好的,我们也知道发展建设至今咱们成都高新区已经吸引了国内外的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我们庞大的一个园区规模,那么高新区园区分布情况是怎么样的,各个园区的产业特点具体是怎么样的,还是请郑局来具体介绍一下。
郑小明:先说高新西区,首先就是我们的综合保税区,里边聚集的就是比较高端的制造企业,包括我刚才说的英特尔、富士康这些企业。除了这个综合保税区以外,我们西区另外还规划有4个比较大的产业园区,这个和我们高新区的下一步的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是一致的,第一是要打造一个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区,主要就是我们过去所谓的IT产业;第二个我们要打造一个生物产业园区,包括生物医药和生物工程;第三个是节能环保产业园区;第四个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园区。这个是配合我们高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了这样4+1个园区。
记者:南区呢?
郑小明:南区的园区分得比较细,大致有4个,说出来大家就有印象:第一个是金融城,金融城是我们发展金融产业的一个大园区,它的依托就在天府大道老百姓称之为“小鸟巢”的地方,那个是金融城的第一期工程,第二期、第三期包括东边一直要到府河边,甚至还要跨过府河,一直延伸到锦江区的范围内。第二个园区可能大家更熟悉,就是我们的天府软件园,天府软件园不仅仅是天府大道两侧的ABCDE区,实际上它现在一直还在建设,也吸引了不少世界排名很靠前的软件企业在天府软件园落户,这个规模现在在全国来看都是名列前茅的一个软件园区,容纳了大量的软件从业人员,包括高端技术人员和创业者。
记者:对,一些新的创业人才会选择到我们成都的软件园来。郑小明:第三个比较大的园区是我们正在大规模建设开发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它占地10多平方公里,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和新加坡国家政府合作的。目前在全国有3个这样合作的园区:一个在广州,一个在天津,一个在我们成都。现在新川创新科技园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也是进行得如火如荼。第四个园区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总部和商贸方面的园区,这个里边也分了几块,比如说新南天地商圈、大源副中心商圈、国际会展中心。
高新区修建理念:产城一体、四态融合
记者:好的,我相信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就是高新区的街道、建筑和绿化布局都显得比较整齐有秩,这可能也是新区的一个特色吧!那我们高新区在规划建设过程中有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修建的风格理念,比如说我们的目标是要把我们的园区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区域?我提个我的感受,感觉好象大楼之间离得太远了,走过去不太方便,但是看起来疏落有致,很漂亮,你们当时是怎样考虑的?
郑小明:是这样的,首先感谢夸奖。至于修建理念,我觉得就两句话:产城一体、四态融合。产城一体的意思,就是一定要以产业发展作为新城建设的一个核心内涵,我们建设的这些项目和内容都是为产业发展来服务,不是为城市建设而建设。所以我们小到一个地块的建设业态,大到一个组团的业态分布都强调产城一体,就是说它产业在里边占主导地位,然后和城市的有关配套融合起来,并不实行严格的分区。现在我们感觉产城一体做得还可以。还有一个就是四态融合,这个具体来说就是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和优美化的城市生态,这个四态融合我们觉得是对新城建设更高的一个要求,我们目前还在向这个方向努力。记者:我觉得成都高新区这方面做得挺好的,因为我有一个朋友就住在锦城湖旁边,他觉得那里离伊藤很近,然后平时散步又可以到公园去,这就是我们刚刚郑局所说的又有园林生态又有很方便的城市配套,另外他本身也在高新区工作,他就觉得生活在那儿很舒服。
成都高新区2014年民生工程 首批投入57亿元记者:接下来我们想了解一下关于民生工程建设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高新区在民生工程方面每年都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那么今年咱们民生工程建设的一个总体情况是怎么样,请蒋平副局长给我们介绍一下。蒋平:首先感谢四川在线、天府早报“民生直通车”这个栏目关注我们高新区的民生工程。高新区管委会对民生工程一直非常重视,近年来在民生工程上有大量的资金投注。2014年高新区的民生工程总共有六大类,一类是交通先行,二类是教育助学,三类是百姓安居,还有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生态工程,总共六大类。首批民生工程的总投入57亿人民币,其中交通投入就达25亿。
民生工程之交通先行:2014年总共将修建77条道路
记者:刚刚蒋局说了我们的交通投入达到了25亿实际上是占57亿里边很大一部分了。这么重的一个交通先行的投入,大体情况是怎么样的?蒋平:2014年高新区的整个道路交通建设包括两个板块,一个是建新路,一个是道路维修。2014年总的道路修建量是77条道路,其中包括17条道路维修项目。我先介绍一下建新路,从西边开始,目前我们的剑南大道正在施工,外环路至高新南区路段已经完工。往东在天府大道上今年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改造,比如说我们的府城大道下穿天府大道,按照计划工期会在9月开工实施;锦城大道下穿天府大道今年也会开工实施。再往东目前我们正在建设的红星路南延线局部段落已经通车。而从北往南,首先我们红星路南延线和三环路交叉口实施了一个立交工程,再往南我们府城大道这个口子又实施了一个长达2.8公里的下穿,再往南到了锦江边上,跨锦江我们实施了一个非对称的蝴蝶桥,同时在红星路南延线我们还响应市民的需求架设了天桥。
郑小明:红星路其实头尾两边我们已经建好了,现在我们干什么呢?中间有一个攻坚,就是中和老城的长下穿隧道,这个是个攻坚的项目,因为中和老城人口很密集,房屋也很密集,那么这个地方我们要建一个比较长的下穿隧道,这个一接通的话,整个红星路全部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