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市州新闻联动
广元利州奏响交通建设三部曲
来源:广元日报 发布时间:2014-07-08 浏览数: 标签: 公路 农村 广元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利州区,蜀道难行之处,崇山峻岭,沟壑纵横,李白一首《蜀道难》道出了千百年来无数人的感慨。

 

  “蜀道易,易于履平地”,唐朝陆畅的这一伟大梦想,今天正在利州变为现实:多条铁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407公里。

 

  “蜀道畅,畅达每个村”,随着最后6个村通村公路全部硬化,今年交通“大动脉”将全部通畅到利州全区191个行政村的“毛细血管”,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将实现历史性跨越。

 

  通村公路成出行难“最后一公里”

 

  六月的利州,骄阳似火,荣山镇田湾村四沟河北岸,通村公路建设现场,村民们挥汗如雨,干得热火朝天。

 

  四沟河,因四条深沟汇集而得名,村内大山与河流交替分布,出村去镇上,以前需翻山过河步行至少4小时;村民辛辛苦苦一年养头肥猪,没法外运,抬死、背死、滚下山崖摔死的,时有发生。

 

  “要致富,先修路”,村民们对硬化出村道路有着深入骨髓的期盼。

 

  近年来,利州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通村公路建设,通过政府补助、村民投工投劳多种方式,截至去年底,全区建成通村水泥路(油路)1250公里。但荣山、三堆两镇的6个偏远山村,受地质条件恶劣、资金短缺等因素制约,通村公路仍旧通达而不通畅。

 

  硬化通村公路“最后一公里”,解决全区村民出行难,2014年,利州区委区政府将此事提上了重要日程。

 

  全区合力攻坚啃下6村“硬骨头”

 

  1月14日,区委七届七次全会对全区通村公路建设作出攻坚部署:解决全区所有通村道路的硬化问题,率先在全市县区实现通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两个100%”。

 

  2月23日,区委书记赵文峤率领区委常委班子一行,前往荣山镇平基村带头与村民一起修起了通村公路。

 

  2月25日,区长刘襄渝在区人代会上向全区人民承诺:“今年要确保荣山镇明月、田湾、大地、平基,三堆镇五郎、渔洞等6个未通水泥路的村全部通水泥路”。

 

  目标明确了,任务确定了,全区上下迅速行动起来:分管交通的区领导督导全区通村公路建设;区交通运输局负责资金争取、实施方案编制、现场技术指导、质量监督;乡镇牵头动员组织;各村“两委”负责实施。

 

  “干部们实在,我们也要实干!”盼望多年的水泥路开工了,村民们热情高涨。62岁的平基村民刘兴贵主动来到工地搬石头砌堡坎;67岁的大地村民王翠兰每天一早就到工地铲沙石。

 

  目前,荣山镇4村硬化村道工作已全面铺开,三堆镇五郎、渔洞两村通村公路硬化已基本完工。预计10月底,利州区还需硬化的33.9公里通村公路将全部建成通车。

 

  点赞村民打起发家致富“小九九”

 

  “通村公路通达率、通畅率实现两个100%,是全区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的重要基础。”利州区交通运输局局长樊中贵告诉记者,“利州交通还要在‘到村全面通畅、重点全面配套、区内全面连网、出口全面连通’‘四个全面’上下功夫。”

 

  “水泥路通村,享福啊!”面对忙碌在自家门前通村公路上的交通运输局干部,村民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发家致富的谋划从幸福的脸上洋溢出来。

 

  “再也不用蹚水走泥巴路了”,从小行走在李家河两岸的平基村民刘兴贵,彻底告别“三十三道脚不干”后,准备买个新摩托,在新修的水泥路上跑跑,顺便做点“小买卖”。而峰岩村民李连英却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前年刚开始养羊时,因出村道路不通,运输不畅,她只养了10多只,看到今年路修通了,她一口气养了65只。

 

  64岁的大地村民邓文秀,“5·12”地震后,由于地质灾害等原因,搬到了荣山场镇附近的小圆包集中安置点居住,村里的房子与土地都闲置了起来。走在刚刚硬化的村道上,她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路修好了,回老家更方便了,如果条件合适,她还准备回村去种点地。

分享到:
上一篇:广安市三个省重点物流项目获616万元补助 下一篇:2014年1-6月四川省水路客货运输生产情况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