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市州新闻联动
巴中加快培育川东北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路径研究
来源:四川人民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4-12-15 浏览数: 标签: 东北经济区 巴中

  四川省委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四川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将川东北经济区打造成为四川省新兴增长极。巴中市作为川东北经济区重要成员,优势和短板在什么地方?巴中加快培育成为川东北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着力点应放在那些方面?本文从巴中与川东北经济区五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出发,作初步分析研究,供参考。



  一、川东北经济区五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比较



  (一)基本情况比较



  川东北经济区包括巴中、广元、南充、广安和达州5市。2013年末,五市共有县(区)34个,分别为5个、7个、9个、6个、7个;幅员面积6.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3.2%),五市分别为1.23、1.63、1.25、0.63、1.6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2617.4万人(占四川省的28.7%),五市分别390.2、310.23、758.95、470.4、687.62万人;常住人口2091.63万人(占四川省的25.8%),五市分别为331.72、254.5、631.7、322.43、551.28万人;耕地面积110.1万公顷(占四川省的27.6%),五市分别为15.24、16.88、30.23、17.34、30.45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79亩,五市分别为0.72、1.05、0.77、0.68、0.82亩;五市人口密度327人/平方公里,为四川省平均水平的1.96倍,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力资源富集区。



  (二)经济规模及增长速度比较。



  1.地区生产总值(GDP)。2013年,巴中地区生产总值(GDP)415.94亿元,占四川省比重的1.58%,比2008年下降0.13个百分点,占比居五市末位;同比增长10.7%,居第3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13.8%,居第4位。见表1


  表1:五市地区生产总值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亿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亿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213.95 1.71 5 415.94 1.58 5 10.7 3 13.8 4
广元 233.56 1.87 4 518.75 1.98 4 10.5 4 14.2 1
南充 601.95 4.81 2 1328.55 5.06 1 11.0 1 14.1 2
广安 404.90 3.24 3 835.14 3.18 3 10.8 2 14.1 2
达州 603.99 4.83 1 1245.41 4.74 2 10.2 5 13.6 5
四川省 12506.3 26260.8 10.0 13.4

 


  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3年,巴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1亿元,占四川省比重的3.1%,比2008年提高1.6个百分点,占比由2008年的第5位提高到第4位;同比增长35.4%,居五市第1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42%,居第1位。见表2



  表2:五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亿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亿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112.76 1.5 5 651 3.1 4 35.4 1 42 1
广元 170.13 2.2 4 541.1 2.6 5 17 2 26 4
南充 477.33 6.3 1 1103 5.2 1 2 5 29.9 2
广安 203.01 2.7 3 672.1 3.2 3 13 3 27.1 3
达州 418.71 5.5 2 1002.9 4.8 2 3 4 19.1 1
四川省 7581.23 21049.2 16.7 22.7

 


  3.全部工业增加值。2013年,巴中工业增加值114.05亿元,占本市GDP比重的27.4%,比2008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占比居五市末位;同比增长11.6%,居五市第4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22.3%,居第2位。见表3



  表3:五市工业增加值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亿元)
本市GDP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亿元)
本市GDP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28.22 13.2 5 114.05 27.4 5 11.6 4 22.3 2
广元 60.98 26.1 4 215.07 41.5 2 13.7 2 24.6 1
南充 216.58 36.0 1 550.9 41.5 2 11.7 3 20.5 5
广安 122.70 30.3 3 345.74 41.4 3 15.0 1 22.1 3
达州 205.21 34.0 2 584.43 46.9 1 10.9 5 21 4
四川省 4922.84 39.4 11578.5 44.1 11 17.9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3年,巴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3亿元,占四川省比重的1.74%,比2008年提高0.07个百分点,占比居五市末位;同比增长14.5%,居第4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17.6%,居第2位。见表4



  表4:五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亿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亿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79.96 1.67 5 180.3 1.74 5 14.5 4 17.6 2
广元 98.07 2.04 4 219.5 2.12 4 13.7 5 17.5 3
南充 233.69 4.87 1 523.4 5.05 1 14.8 1 16.4 4
广安 148 3.08 3 292.1 2.82 3 14.6 3 14.6 5
达州 212.3 4.42 4 493.4 4.76 2 14.8 1 18.4 1
四川省 4800.76 10355.4 13.9 16.6

 



  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13年,巴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35亿元,占本市GDP比重的6.6%,比2008年提高4.5个百分点,占比由2008年的第5位上升到第1位;同比增长36.4%,居第1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43.7%,居第1位。见表5



  表5:五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亿元)
本市GDP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亿元)
本市GDP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4.47 2.1 5 27.35 6.6 1 36.4 1 43.7 1
广元 6.12 2.6 4 30.46 5.9 2 13.5 5 37.6 2
南充 18.84 3.1 3 65.57 4.9 3 24.0 2 28.6 3
广安 13.38 3.3 1 38.62 4.6 5 17.7 3 23.6 5
达州 20.1 3.3 1 60.31 4.8 4 15.9 4 24.6 4
四川省 1041.76 8.3 2784.1 10.6 15.0 21.7



  (三)经济结构比较



  1.三次产业结构。2013年,巴中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为19:46:35,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比2008年下降22.7个和提高22.1个百分点,在五市中变化最大。巴中工业迅猛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2011年工业增加值首超一产业,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化。见表6



  表6:五市产业结构对比

  

地区 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 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 2013年比2008年增减(点)
一产业 二产业 三产业 一产业 二产业 三产业 一产业 二产业 三产业
巴中 41.7 23.9 34.4 19 46 35 -22.7 22.1 0.6
广元 29.9 34.4 35.7 18.2 48.1 33.7 -11.7 13.7 -2
南充 28.4 42.6 29 22.4 51.8 25.8 -6 9.2 -3.2
广安 24.8 40.5 34.7 18 52.4 29.6 -6.8 11.9 -5.1
达州 30.6 40.7 28.7 21.4 53.1 25.5 -9.2 12.4 -3.2
四川省 18.9 46.3 34.8 13.0 45.9 50.2 -5.9 -0.4 15.4



  2.民营经济增加值。2013年,巴中民营经济增加值232.89亿元,占本市GDP比重的56%,比2008年提高3.7个百分点,占比由2008年的第3位下降到第5位;同比增长12.8%,居末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23.8%,居第1位。见表7



  表7:五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亿元)
占本市GDP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亿元)
占本市GDP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111.84 52.3 3 232.89 56 5 12.8 5 23.8 1
广元 115.95 49.6 5 291.54 56.2 4 13.0 3 23.8 1
南充 329.4 54.7 1 799.59 60.2 1 13.0 3 21.9 5
广安 207.97 51.4 4 477.73 57.2 3 13.6 1 22.4 4
达州 323.76 53.6 2 735.59 59.1 2 13.1 2 21.6 3
四川省 6516.76 52.1 5393.64 59.0 12.1 16.4



  (四)经济效益比较



  1.人均生产总值。2013年,巴中人均GDP12566元,占四川省平均水平的38.7%,比2008年下降5.6个百分点(是五市唯一下降的市),居五市末位;同比增长10.3%,居第3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12.5%,居第4位。人均GDP在四川省21个市州中垫底。见表8



  表8:五市人均GDP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6806 44.3 5 12556 38.7 5 10.3 3 12.5 4
广元 8557 55.6 4 20443 63.0 4 10.1 4 16.0 1
南充 9687 63.0 3 21059 64.9 3 10.7 1 13.8 2
广安 10862 70.6 1 25933 79.9 1 10.5 2 17.5 2
达州 10580 68.8 2 22632 69.7 2 9.9 5 11.5 5
四川省 15378 32454 9.6 13.5



  2.人均财政收入。2013年,巴中市人均财政收入82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是四川省平均水平的24%,居五市末位;同比增长36.4%,居第1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42.2%,居第1位。见表9



  表9:五市人均财政收入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142 11.07 5 824 24.01 5 36.4 1 42.2 1
广元 224 17.48 4 1197 34.85 2 13.5 4 39.8 2
南充 302 23.57 3 1038 30.23 4 24 2 28.0 3
广安 359 28.01 1 1198 34.88 1 17.7 3 27.3 4
达州 351 27.43 4 1094 31.86 3 15.9 4 25.5 5
四川省 1280 3434 15 21.8



  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年,巴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7元,是四川省平均水平的84.7%,比2008年提高28.4个百分点,在五市中由2008年的第4位提升到第3位;同比增长11.4%,居第3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21.6%,居第2位。见表10



  表10:五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7108 56.27 4 18937 84.66 3 11.4 3 21.6 2
广元 6905 54.66 5 18713 83.66 5 10 5 22.1 1
南充 7212 57.09 2 19206 85.86 2 11.5 2 21.6 3
广安 8501 67.29 1 22210 99.29 1 11.2 4 21.2 5
达州 7206 57.04 3 18915 84.56 4 11.6 1 21.3 4
四川省 12633 22368 10.1 12.1



  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13年,巴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37元,是四川省平均水平的77.7%,比2008年提高15.8个百分点,居五市末位;同比增长13.9%,居第2位;2013年比2008年,巴中五年年平均增长19.2%,居第1位。见表11



  表11:五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较



  

地区 2008年 2013年 2013年比2008年
绝对值

  (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绝对值

  (元)
占四川省

  比重%
五市

  排位
同比

  增长%
五市

  排位
五年平

  均增速%
五市

  排位
巴中 2552 61.93 5 6137 77.73 5 13.9 2 19.2 1
广元 2759 66.95 4 6442 81.60 4 14 1 18.5 2
南充 3366 81.68 3 7650 96.90 3 13.7 3 17.9 4
广安 3710 90.03 1 8492 107.56 1 13.6 4 18 3
达州 3591 87.14 2 8001 101.34 2 13.5 5 17.4 5
四川省 4121 7895 12.8 13.9



  (五)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比较



  2013年,巴中工业化率为27.4%,居五市末位,比2008年提高14.2个百分点,增长水平仅次于广元居第2位。巴中城镇化率为34.77%,居五市第4位,比2008年提高7.5个百分点,增长水平仅次于广安居第2位。见表12



  表12:五市工业化率和城镇化率比较

  

地区 工业化率% 城镇化率%
2013年 2008年 提高(点) 排位 2013年 2008年 提高(点) 排位
巴中 27.4 13.2 14.2 2 34.77 27.3 7.5 2
广元 41.5 26.1 15.4 1 37.8 31.2 6.6 5
南充 41.5 36.0 5.5 5 40.89 34.0 6.9 3
广安 41.4 30.3 11.1 4 34.29 25.8 8.5 1
达州 46.9 34.0 12.9 3 37.8 31.0 6.8 4
四川省 44.1 39.4 4.7 53.73 37.4 16.3

 

  二、巴中加快培育川东北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基础和定位



  近年来,巴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坚持“‘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发展战略,抢抓机遇,开拓奋进,逆势上行,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一)发展基础和优势



  1.经济保持快速发展。从上述各项主要指标比较看,巴中追赶跨、加快发展的势头强劲。2013年比2008年,巴中GDP五年年均增长13.8%,比四川省高0.4个百分点,在川东北五市中居第4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2%,比四川省高19.3个百分点,分别比广元、南充、广安、达州高16个、12.1个、14.9个和22.9个百分点,居五市第1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3.7%,比四川省高22个百分点,分别比广元、南充、广安、达州高6.7个、15.1个、20.1个和19.1个百分点,居五市第1位;人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2.2%,比四川省高20.4个百分点,分别比广元、南充、广安、达州高2.4个、14.2个、14.9个和16.7个百分点,居五市第1位;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9.2%,比四川省高5.3个百分点,分别比广元、南充、广安、达州高0.7个、1.5个、1.2个和1.8个百分点,居五市第1位;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3%,比四川省高4.4个百分点,比广元低2.3个百分点,分别南充、广安、达州高1.8个、0.2个和1.3个百分点,居五市第2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6%,比四川省高1个百分点,比达州低0.8个百分点,分别比广元、南充、广安高0.1个、1.2个和3个百分点,居五市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1.6%,比四川省高9.5个百分点,比广元低0.5个百分点,与南充持平,分别比广安、达州高0.4个和0.3个百分点,居五市第2位;工业化率五年累计提高14.2个百分点,比四川省高9.5个百分点,比广元低1.2个百分点,分别比南充、广安、达州高8.7个、3.1个、1.3个百分点,居五市第2位;城镇化率五年累计提高7.5个百分点,比四川省低8.8个百分点,比广安低1个百分点,分别比广元、南充、达州高0.9个、0.6个和0.7个百分点,居五市第2位;三次产业结构明显趋优。



  2.资源比较优势突出。矿产资源丰富。巴中蕴藏丰富的煤炭、铁矿、大理石、花岗石、石墨矿、天然气等。其中,已探明的天然气、霞石矿、煤炭、磁铁矿、花岗石、石灰石极具开发潜力。农牧林资源丰富。常年年均粮食产量170多万吨,肉类产量30多万吨;巴中市森林覆盖率56.7%,核桃、板票、银耳、木耳等林产品年产量达2万多吨。旅游资源丰富。巴中旅游资源种类齐全、独具特色,三国文化、川陕苏区红色旅游、光雾山—诺水河山水生态旅游是重要代表,是西部重要的观光旅游地和一流的度假休闲目的地。



  3.发展基础加快形成。巴中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基础条件快速改变,后发优势加速形成。广巴高速、成巴高速、巴南高速、巴达高速、巴汉高速(巴城至南江北)通车,巴广渝高速、巴达铁路加快建设,巴万高速开工在即,汉巴南铁路、广巴铁路技改扩能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广巴、巴达、巴汉、巴广渝高速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省道101线、202线、302线升为国道,巴中机场完成选址和预可研报告评审,巴中“三纵三横两环一航”交通体系加快形成。红鱼洞和湾潭河水库开工建设,牛角坑、二郎庙、双桥和天星桥水库即将建成,全国“小农水”示范市加快建设,水利综合效益不断提高,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巴中50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工程建设加快,流坝220千伏和寨坡、驷马、笔山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通讯网络实现全覆盖,这些既改善了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对巴中经济社会发展大格局产生重大影响。巴中的区位优势及发展基础优势正在逐渐凸显,产业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完全有能力、有条件吸引大项目、集聚大产业。巴中将获得国家、省更大的资金、项目支持,带动巴中更大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全面发展。



  4.发展势头快速提高。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巴中农业发展基础较好,是重要的粮食、油料、生猪、羊和茶叶产地。巴中全面实施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市创建工程,强力推进农业万亩示范区、农业产业基地、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养殖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巴药发展计划,大力实施林业经济强市和农业品牌发展战略,“巴食巴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效应逐渐凸显,已获得“省级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命名,至2013年末,巴中已获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的农产品123个,获绿色和有机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农产品27个,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快速提升。新兴工业快速发展。巴中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通过大力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新兴机械制造、新能源、新建材等行业快速发展,近五年共引进建设重点工业项目100多个,万马汽车、海螺水泥、中兴纺织、鑫锐齿轮、百草中药、蜀信电信、福德园高仿陶瓷、渝翔机械、意科碳素石墨、威澳环保发电、摩根LED、达芙妮二期、同凯能源30万吨清洁能源、建丰新材、普瑞制药技改扩能等大项目加快建设并相继竣工投产,巴中已基本形成以万马汽车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以达芙妮为代表的服装鞋帽产业,以建丰林业为代表的家具家居产业,以中海油、海螺水泥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四川科创、百草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等门类,巴中经济开发区列入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为巴中工业强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巴中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将进一步提升发展条件,拓展发展空间,改善经济结构。服务业加快发展。中国(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盘兴中国西部建材物流园、平昌川东北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小商品城建设初具规模,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农村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蓬勃发展。金融、保险、证券等行业快速发展,资本市场建设有序推进,金融机构招引成效显著,共引进(设立)各类金融机构7家,2014年与德阳银行、邮储银行、农发行等13家省、市银行机构签约合作项目400多个,授信金额710亿元。光雾山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平昌县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诺水河、佛头山4A级景区通过省级初检,启动光雾山国家5A级景区和“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红叶节品牌效应增强。



  5.利好政策助推跨越。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统筹区域发展、缩小贫富差距作为重要内容写进报告,国家进一步加快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巴中被国家规划为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目标建成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四川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两个跨越”,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格局,努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把巴中及其所处川东北区域作为四川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增长极;《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加快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加快巴中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等利好政策全面实施,大力推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行动,巴中作为扶贫开发的核心区、整体贫困区,全国、四川省将对巴中更加关注、关心、支持。



  (二)主要差距和问题



  巴中作为革命老区,由于历史、自然和现实的原因,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没有跟上工业化的步伐,成为贫困落后地区,与四川省和川东北其他四市的经济实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巴中基础差、底子薄、欠发达、后发展的基本市情尚未根本改变,人均水平垫底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扭转;城乡一体化发展不足、发展不平衡、发展水平不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等仍是阻碍快速发展的最大问题。



  1.经济发展仍然滞后。经济总量小。2013年,巴中GDP415.94亿元,仅占四川省的1.58%,比2008年下降0.13个百分点,位列四川省市(州)倒数第3位、川东北五市末位;工业增加值114.05亿元,占本市GDP的27.4%,比四川省平均水平低16.7个百分点,位列四川省市(州)倒数第2位、川东北五市末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1亿元,占四川省的3.1%,位列四川省市(州)第14位、川东北五市第4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3亿元,占四川省的1.74%,位列四川省市(州)第18位、川东北五市末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35亿元,仅占四川省的1%,位列四川省市(州)倒数第4位、川东北五市末位。人均水平低。2013年,巴中人均GDP12556元,仅占全国30%、四川省38.7%、广元61.4%、南充59.6%、广安48.4%、达州55.5%,人均GDP绝对数差距仍在进一步拉大;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4元,仅占全国8.7%、四川省24%、广元68.9%、南充79.4%、广安68.8%、达州7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37元,仅占全国70.3%、四川省84.7%、广安85.2%,与广元、南充、达州相当;农民人均纯收入6137元,仅占全国69%、四川省77.7%、广元95.3%、南充80.2%、广安72.3%、达州76.7%。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低。2013年,巴中工业化率为27.4%,比全国、四川省低9.6个和16.7个百分点,分别比广元市、南充市、广安、达州低14.1个、14.1个、14个、19.5个百分点。巴中城镇率为34.77%,比全国、四川省低18.96个和10.13个百分点,分别比广元市、南充市、达州低3.03个、6.12个、3.03个百分点。



  2.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目前,交通基础设施总体仍然滞后,巴中“三纵三横两环一航”交通优势还需3-5年才能全面形成;新兴工业产业总量小,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尚未形成;城市经济发展和商贸物流园区建设落后,巴中承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转移、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承载能力较弱。水利、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用地保障尚不能完全满足巴中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的需要。就推进经济快速发展而言,巴中比较优势不明显,并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竞争优势。



  3.生产要素较为短缺。由于发展滞后,巴中很多生产要素流失,如劳动力流失,大量城乡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导致本地企业用工困难;人才流失,每年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人员不足10%,引进的或本地培养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留不住;资金外流,城乡居民户有富足资金的大多到较为发达的经济区或大中城市投资兴业,金融存贷比例偏低,金融支持本地企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等。



  4.生态保护与加快发展矛盾突出。巴中有2个县属于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巴中加快发展面临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等重大任务,生态建设地域广、要求高、难度大,大规模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受到约束,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三)发展定位。通过比较,巴中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城镇化率、工业化率均处于四川省市(州)和川东北经济区五市的末位,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综合经济实力弱,差距大。按照国际通用的工业化所处阶段划分标准,巴中还处于工业化初级阶段,经济不发达、欠发展。从巴中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看,巴中市还处于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起步阶段攻坚期、实现扶贫攻坚与全面建成小康目标同步推进的关键期。这要求巴中对现有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更高的发展定位,在区域经济板块中,巴中必须强化协作配套发展,以更加主动的作为融入川东北以及成渝、关天经济区域,协作发展、配套发展、差异化发展,形成比较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融互动,互促共进,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产业支撑。


  三、巴中加快培育川东北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对策建议


  (一)总体要求和经济发展目标



  1.总体要求。坚持“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发展战略,牢牢把握“两个跨越”的奋斗目标,抢抓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等重大机遇,坚持工业强市、生态立市、开放兴市,着力优势资源开发与保护、充分开放合作、大企业大集团带动,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突出区域中心城市辐射作用、重大项目拉动作用、特色优势产业支撑作用,培育增长点、打造增长极、发展经济带,在四川省市(州)次级突破中加快崛起,争当全国、四川省贫困地区科学发展排头兵,加快把巴中加快建设成为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川东北重要中心城市的“两地两区一中心”。



  2.经济发展目标。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四川省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到2017年实现四川省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三个翻番”,到2020年人均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赶上全国当年水平;《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川东北经济区五市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2013年基础上翻一番,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6600元,城镇化率力争达到50%。虽然近5年巴中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和四川省平均水平,但由于过去巴中发展滞后,基数低,绝对数据差距越来越大,到2020年要赶上全国、四川省当年发展水平压力特别巨大。从巴中自身发展情况看,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要达到全国、四川省和五市当年平均水平的55%、70%、75%,绝对数要达到32000元,比2013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4.3%以上;巴中地区生产总值需达到1100亿元,比2013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14.9%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达到全国、四川省、五市当年平均水平的80%、90%、基本持平,绝对数需达到40000元,比2013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分别达到全国、四川省、五市当年平均水平的80%、90%、基本持平,绝对数需达到16000元,比2013年增长1.7倍,年均增长15.3%以上。党的“十八大”后,全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档,国家一系列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将影响四川尤其是巴中经济发展高位增长势头。因此,巴中编制“十三五”规划,要充考虑全国和四川省经济发展趋势和自身发展基础,最大限度的用好用活国家和省政府利好发展政策,既不盲目乐观,更不能泄气悲观,要科学合理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专注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以超出全国、四川省和其他四市较高的经济增速加快发展、追赶跨越,逐步缩小与全国、四川省和其他四市的差距。



  (二)对策建议

 

  追赶跨越、加快发展,将巴中加快培育成为川东北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科学规划,实现区域经济错位发展。巴中在修订“十二五”和编制“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项重大规划,要注重与《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加快革命老区发展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规划对接,加快融入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尤其要按照“双核五带”经济发展布局,加强与广元、南充、广安、达州发展规划衔接,在城市总体功能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城乡统筹、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规划合作,特别是在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规划一体化,对地区间重复产业进行分流或兼并,突出巴中发展优势,实现五市间重点产业错位发展,遏制恶性竞争。市内要充分考虑各县(区)地理区位、交通网络、资源优势、经济基础、发展目标实际,突出通江县、南江县的森林、矿产、农牧、生态旅游,恩阳区、平昌县的农牧、加工、制造、休闲旅游,巴州区的生态城市、农牧加工、机械制造、清洁能源等优势资源,科学布局各地经济圈、经济带的支撑点和增长极,确保发展规划合理。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竞争实力。巴中要实现追赶跨越发展,务必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地区整体竞争力。(1)加快交通枢纽建设。围绕构建川陕渝重要的枢纽联结地目标,加快推进巴广渝高速、南巴汉高速(南江到汉中段)、达巴铁路等骨干公(铁)路要加快建设进度,尽快竣工投入运营;着力推进绵巴万高速、南巴汉南铁路、广巴铁路技改扩能、巴中机场以及汉巴渝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促提早开工建设;加快国道101线、202线、302线改造升级,加快两条绕城环线、巴州区至恩阳区城际快速通道建设,加快巴中与周边市区、县(区)之间、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公路扩建改造和硬化建设,提升“内外循环”畅通能力,力争2018年前巴中“三纵三横两环一航”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形成,以发达的交通优势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2)加快城市基础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居民需求越来越大,城市的承载能力受到严峻挑战,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要按照“一城两翼三副五廊”布局和“三区”同建总体要求,切实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一是进一步做大城市规模,加快南江县黄金新城、红塔新区,通江县高明新区,平昌县金宝新区建设。二是改造升级或扩建城市道路,加快巴城西环路、南环路、回风北路、东门大桥、经开区路网工程、恩阳大道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切实解决日益突出的城市交通压力。三是构建城市综合体,大型城市综合体是“城市地标”、“城市名片”。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城市综合体项目入驻巴中,加快旧城商贸中心改造升级,加快盘兴物流园区、中国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平昌川东北国际商贸物流中心、恩阳川东北裕博食品批发城、望王山运动公园、容邦国际商贸城等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城市形象。四是加快城市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对城市农贸市场、城市公园、城市广场的修建,有序推进陇桥、回风、杨家坝、后河桥、莲花嘴、中坝等片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城市品位。(3)加快水利、能源建设。加快促进红鱼洞和湾潭河水库开工建设,加快天星桥、湾潭河等水库和全国小农水示范市建设进度,进一步夯实全域灌溉基础;加快50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设,切实解决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区域用电难、用电荒问题。



  3.加快培育现代产业,提升综合经济实力。(1)突出发展新兴工业。坚定不移的走“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之路,按照“一核两极多节点”的工业发展总体布局,着力园区载体建设,全力推进经开区四川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充分发挥经开区引领巴中市统筹城乡、产业园区集聚发展的辐射引领作用,加快推进恩阳区柳林、南江东榆、通江春在、平昌星光等工业园区建设,明确各园区的主导产业,加快区域内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的有序流动和聚集,实现优势产业的集中集聚集群集约发展,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依托延伸产业链,围绕优势资源、主导产业发展关联产业,突出区域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加快形成以万马汽车为代表的机械制造产业,以达芙妮为代表的服装鞋帽产业,以建丰林业为代表的家具家居产业,以中海油、海螺水泥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以四川科创、百草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等新兴工业支柱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通过5年努力,打造巴中经济开发区500亿、平昌200亿、南江100亿的省级园区为支撑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将清洁能源打造成100亿企业,将农产业加工打造成300亿产业,新型建材、机械制造、服装鞋帽、食品饮料打造成100亿产业,生物医药、新材料打造成50亿产业,加快形成巴中“次级突破”的工业支撑。(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旅游、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引进知名品牌企业投资巴中商贸物流园区、大型区域市场建设,加快新建和改造乡镇商贸服务中心、特色商业街区、示范商业社区,加快建立和完善商贸物流服务体系,努力打造川陕渝商贸物流枢纽,提升城市集聚力和辐射力。到2020年,将巴城建成川东北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金融业,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增强服务网点,全面提升运用金融加快发展的能力。大力发展生活服务业,促进城乡市场繁荣,扩大居民消费。加快发展旅游业,充分发挥巴中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资整体规划、包装、打造川陕苏区红色旅游综合体和光雾山·诺水河山水旅游综合体,重点推出“中国彩林第一山”、“中国溶洞第一乡”、“川陕苏区首府”、“盛唐彩雕第一景”等旅游品牌,构建精品旅游环线,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光雾山—诺水河的整体打造和服务功能提升,努力把巴中市建成西部重要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养生目的地。(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巴中传统农业得天独厚,优势明显。着力发展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规划布局特色优势产业带,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做大做强基地规模、产业规模;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着力强化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积极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着力推进市场化运营,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坚持培育和引进相结合,壮大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提高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条,争创名优品牌,开拓高端市场,努力把巴中市建成西部绿色、有机农产品供应基地。



  4.坚持投资项目支撑,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发挥投资在拉动经济增长和形成生产能力方面的双重作用,充分利用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对秦巴山区区域、贫困地区、革命老区振兴扶贫攻坚行动的特殊政策支持,加快实施和储备一批对当前有拉动、长远有支撑的重大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增强发展后劲。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突出招商引资实效,积极引进世界和全国知名企业入驻巴中、投资巴中、建设巴中;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推进民间投资参与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发展。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引导投资结构优化升级,切实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



  5.大力实施民生工程,促进居民稳定增收。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推进二、三产业发展,突出抓好民生工程,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强化就业服务,努力促进新增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全面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以及“巴山新居”工程建设为突破口,重点打好“巴山新居”“乡村道路”“产业扶贫”“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六大扶贫工程建设攻坚战。加大对优质粮油、生猪、巴山土鸡、南江黄羊、食用菌、通江银耳、金银花、干果等“巴食巴适”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骨干增收致富产业,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剩余劳力再就业,促进城乡居民稳定增收。



  6.强化要素保障,助推进巴中跨越发展。加强土地整理储备,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做大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提升市、县(区)投融资能力,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对接力度,加强银政合作,切实提高金融存贷占比,增强重点项目和企业融资保障;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选用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使用环境;加快水、电、气、通讯等设施建设,强化重点项目基础配套保障;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营造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充分发挥要素保障支撑巴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极作用。
 


  巴中要实现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对外开放政策,狠抓招商,突出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着力引进关键性、方向性、突破性、带动性的大项目、好项目、大企业、好企业,聚集优势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升级,不断增强巴中市经济发展动力经济和活力;必须以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载体,正确处于好资源开发、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的关系,破除唯“生态论”观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好巴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生态品牌优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分享到:
上一篇:港航公司1-11月港口航运业务增长稳定 下一篇:李家祥应邀在四川作专题报告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