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推进项目为抓手,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提质增效升级,着力提升运输服务质量,着力推进“四个交通”建设,加快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推进四川“两个跨越”提供支撑保障。
主要实现七大目标:
一是努力保持交通建设投资高位运行,确保全省公路水路交通建设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1300亿元,实现连续4年过千亿目标。其中:高速公路510亿元以上,国省干线公路425亿元以上,农村公路220亿元以上,内河水运30亿元以上,站点建设55亿元以上,养护及其他专项60亿元以上。
二是着力加快高速公路建设,确保新建成通车500公里以上,新开工500公里以上,开展前期工作500公里以上,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500公里。
三是全面加快实施8大专项工程,确保完成年度规划预期目标,特别是要确保提前一年完成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1.76万公里的规划建设任务。
四是狠抓国省道升级改造,确保新建成二级(三州三级)及以上公路1200公里,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比达85.2%,较2012年提高5个百分点,路面使用性能指数(PQI值)达到80以上,路况总体服务水平达到良等,提前一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五是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力争2万公里,建成渡改公路桥60座、人行桥100座,保障群众安全方便出行。
六是加快“四江六港”水运建设,推进芦山地震灾区“1+8”重点交通恢复重建项目,抓好“7.9”洪灾汶川境内“1+3”交通恢复重建项目。
七是深化交通运输5项具体改革,提升行业管理效能和运输服务质量,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力争交通运输体制机制创新有实质进展,管理服务有明显改进,努力开创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新局面。
重点抓好七项工作:
(一)围绕构建畅通安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以科学规划引领建设、引领发展,推进综合交通建设。一是在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战略研究和规划编制“1+1+4”成果的基础上,研究细化实施方案。二是结合落实《国家公路网规划》,研究完善省道网布局规划。三是调整完善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四是启动开展“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大课题研究。五是做好长江经济支撑带等交通运输专项规划工作。
(二)着力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建设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网络。坚持系统推进、优化投向,对标全面小康,以全面实施8大专项工程为突破,统筹推进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内河水运和客运站建设,着实增强交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能力,提高综合交通网络化水平。
加快高速公路建设。认真组织实施《四川省高速公路建设推进方案(2013—2017年)》,加快建设运输快捷、功能配套、覆盖面广的高速公路网。一是加强进度、质量、安全、造价和廉政“五位一体”管理,加快推进巴广渝、遂西等21个1594公里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二是突出抓好年内通车项目建设,确保巴陕路巴中至南江段、丽攀、成都二绕西段、遂资眉眉山段、成自泸赤泸州段、绵阳绕城、成安渝、成都二绕东段等8个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通车里程500公里以上,确保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500公里。三是积极推进续建项目建设,力争2015年通车项目达到75%以上的工程形象进度,力争2016年通车项目达到30%以上的工程形象进度。四是加快“10+2+12”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雅安至康定、汶川至马尔康、成都经济区环线简阳至蒲江段、仁沐新仁寿至井研试验段、宜宾至云南彝良(川境段)、绵阳至西充、内江城市过境、宜宾城市过境、巴中至万源、攀枝花至云南大理(川境段)等10个项目947公里开工建设;力争宜宾至威信、营山至达州等2个项目148公里开工建设;加快成都第二机场高速、泸州至南充、西昌至香格里拉等12个规划内高速公路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形成梯次合理的项目储备。
加快国省干线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布局合理、结构完善、安全畅通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建设,完成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500公里,力争1700公里,新开工建设1200公里、力争1400公里。一是全面实施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推进方案,力争建成470公里、新开工700公里。二是全面实施甘孜州公路建设推进方案,力争建成860公里、新开工350公里。三是全面实施凉山州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推进方案,力争在建项目超过1000公里、建成280公里。四是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攻坚,推进乌蒙山区、秦巴山区干线公路建设。五是积极推进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专项工程,确保干线公路路网服务水平不下降。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完善覆盖乡镇和建制村的农村公路网络,确保新改建农村公路1.5万公里,力争2万公里。一是全面推进农村公路改善工程建设,力争方案规划项目全面开工,确保建成7000公里。二是总结推广“金川经验”,促进甘孜州、凉山州通乡油路和三州通村公路建设。三是继续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内地通村通畅公路建设。四是启动实施“溜索改桥”规划,全面开工建设99座桥梁。
加快灾后恢复重建。一是推进芦山地震灾区“1+8”重点项目恢复重建,全面开工建设雅康高速公路,加快实施G351线乐英至宝兴段、G318线雅安至二郎山段、G108线雅安至荥经段等3个国道项目和灵关至龙门、宝兴至河口大桥等2个经济干线公路项目建设,确保天全至芦山、雅安至瓦屋山、芦山至邛崃等3个经济干线项目在一季度开工。二是加快“7.9”洪灾汶川交通“1+3”项目恢复重建,完成映汶高速应急处治工程,开工建设G213线都映段小麻溪桥,力争启动G213线映汶段恢复重建。
加快内河水运建设。一是推进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建设和渠江广安段航运工程建设,争取建成渠江富流滩船闸改扩建和渠江广安航道整治工程,新增三级高等级航道里程71公里,力争全省三级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299公里。二是加快南充港等重要港口建设,力争广元港开港试运营,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25万标箱,全省港口集装箱年吞吐能力达到218万标箱。三是推动渠江风洞子航电枢纽、渠江达州至广安段航运配套工程、沱江自贡段航道建设、长江川境段通航等级提升和长江上游宜宾至水富段航道整治等前期工作。四是配合开展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评估论证等相关工作。
加快客运站改造提升。全面实施汽车客运站提升改造工程,新开工项目173个,其中新建项目43个、原址改造和局部完善项目130个,力争完成130个项目新建或改造,努力提升汽车客运站整体形象和公共服务能力。
(三)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并审慎实施交通运输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方案,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结构优化、民生改善和服务提升。今年,要重点研究推进5项具体改革。一是深化交通运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提高效率,进一步精简交通行政审批事项。固化流程、强化监督,实现行政权力依法公开规范运行。二是深化高速公路建设和营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完善高速公路BOT项目建设管理模式,调动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高速公路的积极性。制定出台高速公路BOT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投资人招标投标和特许经营活动,完善多元化建设投融资长效机制。研究建立高速公路营运服务综合考评结果与通行费费率浮动挂钩机制。三是深化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完善省、市、县三级普通公路管养考核体系,强化地方政府管理责任落实。四是深化道路运输体制机制改革。推进道路客运市场准入制度改革,制定出租车运力投放审批权调整管理实施方案,研究制定道路客运线路服务质量招投标实施办法。建立违章驾驶员“黑名单”制度。五是围绕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研究交通大部门制改革,搞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四)积极推动交通运输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管理效能和运输服务质量。坚持创新驱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转型发展、提质增效,不断提升行业管理效能和运输服务质量,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一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研究制定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养护工程从业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建立完善国省干线公路大中修工作机制,加快公路养护和应急保通中心建设。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示范乡镇和文明路创建活动。加强桥梁隧道养护管理,加大危病桥处治力度,确保桥梁隧道安全运行。二是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高速客运网络,改造和新开通30条高速直达客运线路,实现成都到18个市级城市、55个县级城市、区域中心城市之间高速公路直达客运网络全覆盖。研究制定促进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公交都市”创建活动,新增城市公交车1400辆。研究制定出租汽车发展指导意见,加强出租车市场监管。加快发展农村客运,研究加大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扶持,力争乡镇、村客车通达率分别达到97%和79%,促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推进现代运输业发展。统筹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货运枢纽规划建设,推进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推进甩挂运输、零担快运、城市配送和农村物流业发展。引导传统货运企业拓展转型。大力发展多式联运,促进公铁水联运发展。加强四川港口与上海港的对接合作,更好地实现“通江达海”。抓好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活动,推进绿色交通建设。四是推进交通管理服务规范化。研究完善道路运输管理服务标准化体系及监管机制。制定完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启动实施高速公路收费站改造工程,加快高速公路服务区改造建设,打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品牌。五是推进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编制交通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全省交通运输通信专网整合方案,建设覆盖省、市、县三级交通运输部门的交通通信专网。全面完成四川省公路水路交通应急指挥及抢险救助保障系统一期工程,完成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启动建设全省高速公路网指挥调度中心和服务平台。加快高速公路ETC建设。分步建立全省统一的客运联网售票系统。全面完成以地方为主、联网运行的12328电话系统的建设应用,实现交通运输服务监督“一号通”。
(五)加快推进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提高交通运输依法行政能力和治理水平。坚持把法治要求贯穿落实到交通运输建设、运营、管理、安全生产等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为交通运输改革发展提供法治引领和保障。一是加快《四川省高速公路条例》立法工作,做好《四川省农村公路条例》等法规规章立法调研工作,深入开展公路交通执法专项整改工作,加强执法形象和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二是继续推进现代工程管理,加强建设市场监管和从业企业动态管理,推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设计、监理、监督工作标准化,全面规范建设市场秩序。三是进一步完善省、市(州)两级公路建设质量安全监督体系,研究建立建设市场督查、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立工程质量安全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四是建立完善交通重点建设项目投资控制台账和动态预警机制,加强工程建设造价监督管理。五是加强运输市场培育和监管,深化出租汽车行业和谐劳动关系创建,规范市场经营行为。
(六)强化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进一步促进交通运输安全稳定发展。深化平安交通建设,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完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切实把安全生产各项要求落到操作层面,推进交通运输安全稳定发展。一是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整治攻坚年”活动,切实加强水上安全监管,深入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二是健全完善“平安工地”长效机制,加强施工安全风险评估、防控和监管。三是加快公路安保工程(路侧护栏)建设,提前一年完成1.76万公里规划建设任务。四是加快实施渡改桥工程,建成渡改公路桥60座、人行桥100座,努力消除渡运安全隐患。五是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建设,建成全省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成省交通应急指挥中心,健全完善行业应急预警预防和联动机制。六是严格落实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高度重视信访和维稳工作,确保行业稳定。
(七)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发展的组织保证。新时期,交通运输改革发展任务极为繁重,对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围绕改革发展目标,教育引导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大力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敬业奉献、善作善成,努力将交通发展规划蓝图变为现实。一是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钉钉子”精神扎实整改落实、建章立制,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机制,坚定不移地整治“四风”。二是深化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和机关建设,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服务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优配强班子,加强梯次培养,建设“思想解放、敢闯新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品德高尚、清正廉洁”的交通运输干部队伍。四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实施2013—2017年交通运输系统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深入开展“富民路•连心桥”以评促建活动,切实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抓好廉政风险防控,强化行政监察和内审监督,扎实推进争创反腐倡廉先进典范建设。五是深化交通职教综合改革,探索创新交通现代职教体系,提高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质量。六是建设交通运输特色行业文化,推动行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新闻宣传和史志年鉴工作,不断提升行业文明新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