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成都、串联“双核”;北接德阳、南通眉山——这是对成都城市中心“百里中轴线”最生动简捷的概括。
5月6日,成都市规划局总规划师万小鹏,对成都打造城市中轴线交通轴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深入解读。
成都站要修下穿
“这条中轴线,是构成成都干线路网格局的极其重要的道路,承担沿线城市各用地功能区之间长距离、中长距离的交通联系。”万小鹏说,中轴线将成为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城市中轴线的建设上,下一步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北边。“初步设想是在成都火车北站修建下穿隧道,穿越火车站后,道路略微往东偏移,连接上北星大道。”万小鹏说,火车北站已经预留出下穿出城通道。
而在南边,目前成都市已经规划建设了“九纵十横”路网骨架,“其中,中轴线所在的天府大道为双向10车道,通过能力是最强大的。”万小鹏说,目前,中轴线各段道路的路况并不一致,城北人民北路和北星大道之间的连接线并未打通。“下一步将进行道路的新建和改建工程,具体方案仍在制定中。”
为何建设中轴线?这是双核城市的最佳形态
“10年过后,你要进城,别人可能要问你是进新城还是老城?”有人这样预言未来成都的新形态。
随着天府新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成都市正在由一个“单中心城市”向“双中心城市”转型。从天府广场到天府新区核心区域,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中轴,同时也是双核城市经济、产业、交通、景观的中轴。“所有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贯穿于此,带状是一种最佳的配置方式。”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为达到最佳状态的带状配置方式,在规划上,公共交通、社会交通都会予以强化。主轴为天府大道,东边的红星路、成自泸高速,西边的剑南大道、益州大道,都是这条轴线上的交通布局,以满足双方之间大容量的人流物流需要。“以前的城市中心是一个点,而现在城市中心是一条轴线。”成都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成都将发展为双核为主的带状城市,以前是围绕一个点画的圆,而未来将是围绕一条线画的圆柱体。“以后成都的形态就是哑铃,老城区在上面,天府新区在下面。”“城市有一个中轴,整个的精气神、格局、骨架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个轴线是聚焦高端要素的重要载体,没有这个,无论环境多好,聚集高端要素的条件就有局限。”成都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