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5日,“2015第九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年会”在四川锦江宾馆隆重召开。会议吸引了相关政府部门的领导与专家,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制造企业、零售流通企业、电子商务企业、商用汽车企业、物料搬运机械企业、自动化系统提供商等代表的参与。
本次大会包括来自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规划专家组成员王德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四川省物流办主任李家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等多位嘉宾的演讲、发言,重点关注在新常态下如何更好的推动制造企业剥离物流服务、增强物流企业一体化服务能力、加强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物流服务功能、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信息技术与装备融合,进一步推动我国两业联动协调发展。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国务院规划专家组成员王德荣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词,他从国家的宏观高度,我国的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下的新趋势,这样的背景下,对装备制造和物流企业如何联动,在新常态下,新的形势下,怎么样更好的合作,加强深层次的交流,促进两业联动,来促进我国现代物流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思路和新的要求。他指出,我国进入新常态以后,制造业面临从中高速的发展向中高速路上迈进,物流业也在迎接着这一机遇和挑战。制造业以新的业态,新的产品,物流业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物流管理一部分,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所以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联动,在新常态下,从高速的增长进入了中高速的增长,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如何联动,将进入一个新机遇时期。
王德荣还指出,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两业联动,适应了新的常态,适应了战略要求。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国家正在进入一个信息化的阶段。首先,欧洲提出了要进入4.0,我们的制造业2.5,信息化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智慧,智能,包括移动互联网这样一个发展,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管理模式,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模式,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模式。在这样背景下,制造业要不断的适应,物流业也要适应智慧化、智能化。同时,国际经济发展的三大动力,也正在产生变化。从外需来讲,出口,从国内需求来讲,投资拉动,消费拉动。这三个动力,在新常态下,由于国外的欧美日工业发达国家,他们经济增长放缓了,形势复杂很严峻,中国的出口的动力,正在下降,或者正在进行调整。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地区的分布也将产生变化。我国制造业和物流业如何联动发展,来满足动力变化的需求,也提到了日程上来。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四川省物流办主任李家国出席会议并致辞,并分析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突发猛劲,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不断加快。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持续升温,制造企业的生长经营模式和资源获取手段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范围内的采购、生产、销售及客户服务已经成为趋势。这种变革对制造企业物流的管理模式、组织形式、控制水平、运动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制造业整体剥离物流业,自建第三方物流系统,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联动发展,不仅可以降低制造业的物流成本,还可以推动生产线物流业的服务发展。本次会议以两业联动发展政策,和两业联动核心价值为主题,围绕在新常态下如何更好的推动制造企业剥离物流服务,增强物流企业一体化的服务能力。加强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功能等这些热点问题进行热烈的讨论。这次参与各方共抓新机遇,共谋新发展的具体行动,符合制造业,物流业共同利益,必将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之间合作取得新的进展迈上新的台阶。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微表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正面临一些新的挑战。第一个挑战,不同的运输方式之间的不合理的匹配; 第二个挑战,物流成本;第三个挑战,物流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率;第四个挑战,现代信息技术。面临这样的一些新的挑战,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我们需要靠什么样的动力来支撑,来实现成本的下降,结构的调整。从过去传统的资源,土地密集型的物流发展转向依靠支持信息和现代技术支撑的这样的新的发展格局,这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地方。
来自众多行业内专家和企业优秀代表的发言为本次大会的最大亮点,不仅有行业领导从国家经济和市场角度对物流业与制造业今后的联动发展提出展望,也有企业代表更接地气的从用户角度思考物流业与制造业的现状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