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中国地图,东南沿海蜿蜒成一个弓形,而横贯东西的长江就像一支箭架在这支弓上蓄势待发。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推进,长江作为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一支不得不发的“在弦箭”。地处长江与沱江交汇处的泸州港正位于这支箭的箭尾着力点,战略地位不言而喻。
自古以来,泸州便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经济枢纽,而泸州港也是四川唯一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川滇黔区域的门户港。
独特的优势区位也赋予了泸州港机遇和责任。“泸州港向东可连接长江水道,向西连接泛亚铁路,是对一带一路的有力补充。“泸州港副总经理王洪禹对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表示,“我们致力于把泸州港建成长江经济带和南丝绸之路的战略节点和西向开发开放的桥头堡。”
航线密集开通 带动川滇黔区域经济发展
在从成都去往泸州的路上,记者的所在车辆不断与各式货车擦肩而过。而进入泸州市区,也随处可见停靠的货车,也有很多货车与记者车辆通往同一个方向——泸州港。
“泸州港是一个中转站,货物抵达后,会再通过公铁水多种方式转运到其他目的地。”泸州港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了解,泸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已从2003年试运行的1655箱飙升到2014年32,0647箱。这一数字占到了2014年全省集装箱吞吐量的72%,使泸州港成为名副其实的四川第一大港。
进入港区后,记者看到各色长方块状的集装箱堆满了堆场,正等待吊装出发。集装箱上印着不同船公司的名字:中远、中海、上海泛亚、上海浦海。泸州港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有20余家世界级海船公司到泸州港中转集装箱。
以泸州港为节点,这些集装箱又运送到川滇黔地区乃至世界各地。在内贸航线方面上,泸州已经开通到成都、昆明、乐山的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今年年将新开到攀枝花、云南昭通、贵州六盘三条水铁水联运班列。近洋航线方面,泸州港已开通 “泸州—南京—韩国”外贸航线、“泸州—武汉—台湾”江海直达班轮,泸州—上海商品汽车滚装班轮、泸州—成都铁水联运集装箱班列。
这些航线的开通不仅带动了泸州港自身的发展,也拉动了辐射区域经济的增长。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均是资源大省、煤炭、天然气、硫铁矿等矿藏资源丰富,磷酸氢钙、元明粉等低附加值化工原料产量大、价值低,市场需求和售价变化大,急需方便、快捷和低成本物流通道予以支撑。而水运的最大特点便是运力大,成本低,能够为企业节约成本。
以钛白粉为例,以铁水联运方式经过泸州中转上海,成本比以往的公路直达运费要降低40%左右。
汽车是成都龙泉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的行业,其中坐落在龙泉的丰田汽车,其进口CKD(零配件)就是从上海经泸州港公水联运至成都。
“从2005年起,公司利用了泸州港这个物流平台,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了一半,运输时间也缩短了30%。”四川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物流系系长黎明表示。现在丰田公司已成为泸州港最大客户。
另外港口开通的“泸州—南京—韩国”航线也主要是为设立在资阳的现代汽车服务。
“泸州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一个战略性的物流平台,不仅对泸州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对贵州北部、云南东部的商贸和物流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战略要点。”中国外运四川公司空运西南公司总经理张淼如此评价泸州港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
内外优势集聚 助力成就百万标箱大港
那么,泸州港究竟有哪些优势让其成为如此重要的战略要点的呢?
“首先泸州港自然条件很好,拥有136千米的长江黄金水道。”港口负责人介绍,“目前航道最低维护水深保持在3米以上,300箱位集装箱船舶和5000吨级散货船舶可常年到达泸州港,枯水期3000吨级船舶,丰水期8000吨级散货船舶可满载到达泸州港。”优良的航运条件为港口发展提供了基础。
此外,其内在优势上还在于能提供便捷的通关。记者看到,在泸州港综合办公大楼内,一楼便是海关的办公大楼,楼上则是港口办公区。在泸州港,海关、检验检疫驻港现场联合办公、可以24小时预约通关,实现“属地申报、泸州验收、上海出口”的通关模式。
再次,港口作为中转点,便利的综合交通枢纽也是必要条件。泸州正是国家道路运输主枢纽城市之一,建立了完备的公、铁、水、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公路方面,泸州现已建成“一环七射”7条高速公路网并在港口周边形成环线,并经专用通道引入港口,经高速公路网可快速服务周边省市:有3条高速公路通达成都,3条公路到重庆,3条到贵州,2条到云南。
据泸州港公开介绍资料,货物经高速公路运输至泸州港,省内2-6小时内送达、贵州赤水2小时送达、昆明、攀枝花等地14-16小时到达;
铁路则被王洪禹看作泸州港与其他港口相比最大的优势。“泸州港是长江第一个实现铁水无缝换乘的集装箱港口,进港专用铁路可直达港口堆场”。据了解,这条铁路可接轨成渝铁路后,经成昆、内昆铁路,可辐射攀西、六盘水、昆明以及东南亚地区。
而这条路线,又被称之为“钢铁丝绸之路”。“以往企业都是经由上海,通过马六甲海峡才能到达东南亚,现在能通过铁水联运,与成昆、泛亚铁路对接,直接到达。这极大的缩减了运距,能帮助企业节省成本。”王洪禹介绍。
据介绍,经过铁路攀枝花、昆明等地货物3天可到达。云南产的铁合金、黄磷、贵州六盘水的进口矿物等货物,经泸州港中转比经广西防城港、钦州港中转节约4-6天左右。
这些综合优势铸就了泸州港的飞速成长。在2014年底召开了《泸州港发展战略研究》评审会,与会专家预计到2020年和2030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总规模将发展到4600万吨和7300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可望达到100万标箱和260万标箱。
借力政策红利 对接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
随着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实施推进,泸州港也站在了政策红利的“风口”上。如何“乘风飞翔”?泸州及泸州港已经在密集布局。
在这幅“泸州港经济腹地图”上,可以看到,以泸州港为圆心有三个方面的延伸,往东沿长江通往上海,往南对接泛亚铁路直达东南亚,往北借力蓉欧铁路驶向欧洲。
前文介绍的连接武汉、南京、攀枝花、云南、成都的班列正是排列在这三个方向上。此外,泸州还与沿线的城市签订合作协议,打造顺畅的物流通道。
2014年10月28日,南京、泸州两市签署《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4年12月4日,泸州港“昆明内陆港”揭牌。
2015年1月8日,泸州市政府与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港口物流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5年1月26日,泸州市政府与成都铁路局签订《加快推进泸州港铁水联运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5年2月1日,成都、武汉、泸州3市在成都签订港口物流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合作关系的达成也意味着航线的开通,航线的开通也意味着企业有更多选择,区域经济发展有了新的动力。
“以前我们强调土地要素、人力要素,但现在强调物流成本。为什么呢?”王洪禹解释,“因为物流通道越完善,物流环境越优化,物流成本越低,产品竞争力就越明显。”
他表示,现在四川是产业转移的重点区域,只有有了完善的通道,才能保证企业能生产、销售的顺利进行。
王洪禹尤其看中港口的南向延伸线。“这是一条钢铁丝绸之路,是对‘一带一路’的有力补充”。据介绍,站在当下的政策风口上,泸州港一要深入长江经济带,加强与沿江港口、航运企业的整合,二要接力南丝绸之路,依托高速路网及国省干道、内昆、成昆以及渝昆复线等干线铁路,和泛亚铁路网的逐步建成投运,积极辐射东南亚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