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是指长江干流和支流流经的广大区域,横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区,共计19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第三大流域,流域总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8.8%,流域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口约四亿人。长江全长6380公里,中国第一长河。长江支流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49条,主要有嘉陵江、汉水、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赣江、资水和沱江。总长100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汉江、嘉陵江、雅砻江、沅江和乌江;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的支流为嘉陵江、汉江、岷江、雅砻江、湘江、沅江、乌江和赣江;年平均径流量超过500亿立方米的有岷江、湘江、嘉陵江、沅江、赣江、雅砻江、汉江和乌江。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西藏(藏)-四川(川)-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进入东海。长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高原,分布有大面积的雪山冰川、高寒湿地、高寒荒漠,为世界具有独特的生物基因物种资源生态圈之一。境内水系发达,河溪湖泊众多。居住的主要民族有藏族和蒙古族。长江源分为南源、北源和正源,长江源区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多被认为属于人的生命禁区。
西部是中国发展的最大回旋余地,是建设“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的主战场,是面向南亚、西北亚及欧洲开发的前沿阵地。四川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是丝绸的发源地,是丝绸之路的出发点,是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腹地。长江是水流带、文化带、经济带、友谊带。在长江龙中,头、身、尾,各个部位功能不同。西部是原料供应地,把水、电、气东输。龙头动,龙尾不动,整条龙舞不起来。因此,长江龙必须协调行动。物流是最直接的纽带、彩带。长江龙的物流是一个“网”,只有形成网络才有强大的输运能力。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提升黄金水道功能提出增强干线航运能力、改善支畅通流畅航条件、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合理布局过江通道等七方面要求。国家对长江航道建设提出了12字方针:“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通支流”。在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必须在“四度”上做文章——长度、宽度、高度、密度。长江龙建设的原则是——延伸其长度,拓展其宽度,提升其高度,加强其密度,即以航道疏通、腹地扩围、产业布局、物流发达为着力点发力。
长江经济带怎样拓宽?长江沿线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的宏大载体。成渝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作为长江上游主要城市群面临历史时机,黔中和滇中城市群则被正式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以“长度、宽度、高度、密度”四个维度为切进点,以河流、区域、产业、物流为落脚点,全面解构长江经济带建设给西部地区带来的发展契机。长江起舞,交通瓶颈依然是制约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长江上游航道等级低、沿江运输通道不畅。目前,航道整治迫在眉睫,多式联运亟待完善。金沙江电站密布成通航难题。如延其长,万吨巨轮通江达海贯穿中国腹地,攀西战略资源储藏区活力释放,云贵川航运物流劣势变上风,川滇黔深度融进长江经济带,长江上下流“双头起舞”。专家呼吁建立长江上游航运物流中心。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阻塞问题突出,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航道等级的提升和港口的建设将直接拉动攀西地区等长江上游经济腹地的发展。川滇黔3省8市也试图抱团取暖和,在长江上游航运、物流、商贸、产业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四川省有96.5%的幅员面积位于长江流域,是长江上游和源头,也是长江流域的大省,而且四川也是干流、支流、源流三个层次并存。但是四川在干流上又是一个比较小的省,干畅通流畅航长度只有228千米,而且开发还比较滞后,航线等级比较低。四川仅仅是干流等级提升、支线航道建设、港口合理布局和过江通道这4项任务,总共27个项目,估算投资就是555亿元。而四川境内的宜宾港和泸州港整合工作正在推动,资产和管理等方面的统一成为趋势。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是一项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伟大事业。“一带一路”是道路经济。本质是要素流通,物流必须畅通。“一路”关键是口岸码头建设与合作;“一带”关键是发展产业,经济合作。“一带一路”给四川物流业带来重大机遇——促进了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现代物流是复合型产业,可以带动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的聚合,因此,能引导交通运输、商贸、金融、信息、旅游等产业的发展。物流应该做“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先遣队和排头兵。西部及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的合作,现代物流产业有“先导”作用,通过物流带动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城市,最终形成整个经济带,带来整个区域的共同繁荣和发展。四川还应大力推动设立“环珠峰全球论坛”,为国际交流搭建平台,因为“一带一路”国家都在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三极)周围,只是半径不同,不同半径内国家数量不同。
四川是“一带一路”的内陆重要交通枢纽和经济腹地。迈上“一带一路”,成都是出发点。四川有“六大优势”:1.“丝路原点优势”、2.“交汇点优势”、3.“多路相通优势”、4.“古蜀文化优势”、 5.“物质资源优势”、6.“科技优势”等。四川的劣势是不靠海、不沿边,内陆路线长,开放度较低,市场意识差。但四川不靠海,自己有海(千河之省、湖泊众多);四川不靠边,但与7个省市区接壤,边界线很长。四川各市州在“一带一路”中的布局,应该是在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指导下,发挥各自优势和特色,搞好规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尽力对接和融入国家战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也给四川物流业带来压力和挑战——主要是市场挤压、高端不适、规则不熟。因此,必须要有专业人员、顾问团队、智库支撑。四川要大力推动建立“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西四角经济区(菱形经济圈),为“一带一路”建设谱写西部篇章。大力推动建设“川滇黔”长江上游航运物流中心,打通宜宾至攀枝花800千米航道,带动西部开放与发展。应该成立“长江经济带现代物流协会”,整合研究力量,更好地服务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