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船级社(DNV)和德国劳氏船级社(GL)的合并通过相关竞争监管机构批准,新公司DNV-GL集团于9月12日正式运营。近日,DNV-GL集团执行副总裁、首席营运官艾瑞民(RemiEriksen)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研发和创新是应对当前海事业挑战的最有效方法,造船业应共同致力研究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推动海事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DNV和GL的合并是国际船级社中前所未有的,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DNV-GL集团必将走上新的更快发展道路。”艾瑞民首先对DNV-GL集团正式运营情况作了介绍。他表示,DNV-GL集团将成为全球海事业最大的船舶和海工领域的船级社,石油天然气行业领先的技术保障和风险管理服务机构,以及风能和输配电领域的领先专家,并跻身全球三大管理体系认证机构之列。他透露,目前,在中国地区,两家船级社的合并运营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新的中国地区管理团队将结合两家船级社的长处,以新造船和海工领域为重点,通过项目合作帮助客户提升能力。
秉承研发和创新传统
“无论是身处市场火爆的环境,还是在行情低迷的时期,企业都应重视研发工作。”艾瑞民分析,散货船建造市场目前已经有所恢复,集装箱船市场将在1~2年内回暖,而油船市场恢复时间则相对较晚。他表示,研发和创新对于传统商船以及海工业务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当前,船企、研发设计机构和设备制造商只有加大研发投入,才能在市场转好时,向船东提供新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DNV和GL都非常重视研发和创新,合并后,DNV-GL集团将秉承重视研发的传统,继续加大投入,增强研发和创新能力。艾瑞民透露,DNV-GL集团今后每年在研究和创新方面的投入将占营业收入的5%。
艾瑞民表示,北极冰层的融化使北极航行、油气资源开发成为可能。DNV在挪威总部组建了有关极地的战略研究团队,肩负着极地研究的使命。研究团队重点研究冰载荷对移动和固定式海工结构的影响,计算冰载荷以及海工结构对冰冲撞的反应,从而形成相关的知识、工具和方法。DNV-GL集团将继续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争取早日将成果推广应用。
在冰区航运方面,DNV-GL集团主要针对在北极地区航行的船舶,开发了有关预测海浪飞溅的工具。其研究团队根据浮冰对航行中的商船的影响,对在极地气候下营运的船舶提出了改进船舶设计、提高船舶性能的建议;开发出相关航行辅助工具,帮助航运公司规划航线,优化船舶在开放水域和冰区的不同航线上的性能。目前,该工具已经在一些船舶上试用。
与中国造船界合作更紧密
“从数量上看,中国目前的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都是全球最多的;从价值上看,尽管有些国家的排名在中国之前,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前景很好。”艾瑞民认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市场,是DNV-GL集团要优先支持的地区。DNV-GL集团希望能支持中国船企进一步增强海工装备建造能力,特别是在高端产品,如钻井船、半潜船、浮式生产储油船等方面将加大与中国船企的合作力度。
艾瑞民分析,从2012年新接订单来看,海工装备的合同金额第一次超过传统商船的合同金额。这说明全球在海工方面的投资正在加大。近年来,中国船企在海工领域的发展很快。因此,海工装备及水下作业设备需求增加,将使中国船企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他认为,控制海工产品的建造成本是船企稳步发展海工业务的关键。当前,世界各地对油气开采提出的法规、规范要求不尽相同,这对海工产品建造成本的影响很大。因此,中国船企要增强对相关国家和地区法规、规范的研究,积累相关技术经验,从而增加承接项目的机会,避免低估成本或在建造阶段增加成本。DNV-GL集团希望与中国造船业加强技术合作,联合船舶企业及科研院所共同研发海工项目,以更好地为中国市场服务。
艾瑞民曾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2011年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当时他演讲的主题是“关于提高能源效率和液化天然气(LNG)作为船舶燃料的应用前景”。艾瑞民表示,中国国际海事会展是一个国际知名的海事盛会,在海事界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上次参会经历至今让他仍印象深刻。他祝愿本届海事会展取得圆满成功,希望在会展期间有机会与业界探讨海洋工程、船舶能效、极地航运、深海油气开发生产等方面的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