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学苑 >  物流人物
罗长森:着力打造四川航空产业集群
来源:中国航空报 发布时间:2014-03-28 浏览数:

人物.jpg

 

  四川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经济区,中国航空工业近四分之一的能力布局在四川,民航、空军不少能力也布点在四川。近年来,四川航空产业发展迅速,为国家贡献了以歼10为标志的航空装备,民用航空制造步伐加快,通航运营多点开花,航空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就四川航空产业发展,本报记者日前专访了四川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办公室主任、党委书记罗长森。

 

  记者:四川航空产业发展情况如何,在四川省域经济发展中有哪些贡献。对地方经济发展有哪些推动作用。如何整体评价四川航空产业的发展。

 

  罗长森:四川是航空工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航空产业基地之一,拥有众多科研院所和生产制造基地,产业体系完整,整体实力雄厚,技术优势明显,军民结合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巨大。长期以来,四川航空工业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整体研究水平、技术手段、制造能力、人才资源等均处于全国先进水平,是四川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行业经济规模近300亿元,为保持四川在航空、电子等领域的科技领先优势和战略地位,带动四川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电子、冶金、化工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记者:四川对航空产业未来发展有哪些规划。自贡、温江区、广汉、北川等地都在建或拟建通用航空机场或产业园,通用航空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四川通航产业发展情况如何。未来会有怎样的布局规划。

 

  罗长森: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航空产业发展,四川省政府出台的《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将航空产业列为四川重点发展的七大军民结合产业之首,提出了要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飞行器综合研制生产基地,形成产业体系完善,集科研、生产、试验和服务为一体的航空产业集群。

 

  当前,四川已形成了完整的航空产业链,在飞机整机、航空发动机、机载电子系统、大型航空部件、航空配套产品、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等民用航空高技术产品研发、制造以及航空转包、航空维修、加改装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与产业化能力。未来,四川将围绕民用大型客机、通用航空产业等领域,着力优化航空产业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建成以C919大型客机、ARJ21支线飞机、大型水上飞机为重点的专业化民用飞机机头、航空电子研制生产基地,以多用途飞机、特种飞行器、无人机、公务机为重点的通用飞机整机制造基地,拓展通航运营、维修、培训、租赁、物流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推动民用航空产业化、集聚化发展。力争在未来5年,突破一批先进航空技术,建成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布局形成多个航空特色产业园区,培育7~8家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大型骨干企业,民用航空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化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全省航空工业经济规模超过500亿元,航空产业成为四川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撑。

 

  《国家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四川列为通用航空产业的重要布局区域,四川也具备发展通用航空产业的基础和条件。目前,四川通用航空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各相关地区积极推进,机场建设、园区规划、空域申请、商业合作等工作相继启动,未来将主要依托成德绵经济带,重点发展通航制造、通航运营和服务,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

 

  记者:如何评价中航工业及其他各方在四川投资发展航空产业。对四川航空企业有什么希望。四川对航空企业发展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等有哪些规划和支持。

 

  罗长森:四川是航空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比较集聚的区域,中航工业及其他各方在四川投资发展航空产业,进一步壮大了四川航空产业规模,完善了四川航空产业链,提升了四川航空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四川航空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航工业集团及所属的企业、研究院所是四川航空产业发展最主要的骨干力量,四川高度重视中航工业在川的发展,希望进一步加强同中航工业的战略合作,希望中航工业加大在川的投资力度,推动高端公务机、通用航空等军民结合产业在四川的布局发展。同时,也希望四川的航空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对外合作力度,增强适应市场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做大做强民用航空产业规模,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

 

  四川省委、省政府积极创造发展环境和政策体系,吸引各方来川投资发展航空产业,一是省政府出台的《四川省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意见》、《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都将航空产业列为发展支持的重点,目前正在制定《四川省加快航空工业发展的意见》;二是对符合条件的航空产业重点项目优先纳入省重点项目,加强土地、能源等方面的要素保障和协调服务;三是省级相关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都将民用航空产业列为重点支持的领域,仅2011年,省级财政就投入近2亿元资金支持民用航空重点项目发展。

 

  发展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是四川“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四川省“十二五”军民结合产业发展规划》提出:依托四川省军工科研力量和装备制造优势,围绕“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发挥军工技术领先优势,加快军工技术转化,支撑新兴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近两年来,超高温热等静压设备技术开发、民航机场行李自动分检系统、飞行模拟机视景系统、发动机再制造技术应用、汽车工装零部件研发及制造项目等一批航空技术应用类项目获得了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重点支持。

 

  记者:军工技术转化对民用技术的支撑作用巨大,可以带动高科技产业发展,形成拉动和辐射效应,除了资金支持外,四川还有哪些方面的扶持政策来推动军转民。

 

  罗长森:四川是军工大省,产业基础良好,科技实力雄厚,人才资源丰富,推动军转民是发展军民结合产业的一项重点任务,除了资金支持外,四川还从以下几方面来推动:一是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将重大军民结合项目纳入保障范围,推进项目建设;二是支持军工单位建设技术转移中心、产业孵化中心,推动军工技术转化;三是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军转民和成果转化提供信息服务;四是支持重点领域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五是支持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军民结合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六是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军工单位对外合作开放发展。

 

  目前,四川军民结合产业领域有企业300多家,其中上市公司13家,已形成了航空、航天、核能和核技术应用、军工电子、机电装备、材料和化工、民爆七大产业,201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00亿元,培育了九洲集团、成飞集团、四川电子军工集团、成发集团等一批军民结合型大企业集团,建立了成都航空高技术产业园、绵阳九洲科技工业园、广元塔山湾产业园等一批军民结合型产业园区,在绵阳、广元分别设立了“国家新型工业化(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总要求,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也提出了“创新军民融合发展机制”的工作思路。四川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重视四川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创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推动航空、航天、核等优势产业的工作力度,力争到“十二五”末军民结合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以上。

分享到:
上一篇:马凯:中联重科是科研院所改制的典范 下一篇:贝索斯打造亚马逊帝国的五大战略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