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O2O来势汹汹,会否撼动当下的生鲜电商的格局?知名电商分析师李成东认为,两者的定位要做差异化。“超市的SKU有限且都是常见消费品,但电商SKU不受限制,且可以涵盖线下没有的一些特殊品类。”李成东认为,对于生鲜B2C平台,其要在寻找高附加值和独特的产品上寻找差异化以平衡物流的成本。
但目前,生鲜B2C模式如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损耗显得尤为迫切。“做生鲜电商普遍的损耗有百分之十几,但不同品类的损耗率不同,比如有些进口水果的损耗可能高达50%。”早在几年前已经开始从进口水果涉足生鲜电商的高佬农业总经理丁谋对记者表示,这个损耗每一个环节都可能产生。“生鲜产品从基地出来到电商平台仓库之间的运输会有损耗;当在仓库开柜提货时,如频繁开柜,一冷一热的次数多了也会让损耗几率增加;在配送到C端时,运输时间、是否有冷链物流、包装情况都会影响损耗;另外,生鲜的保质期短,如流转得快损耗低,流转得慢则损耗增加。”
要降低损耗,毫无疑问考验的是平台方对商品选择、分类储藏、销售、配送、售后等整个供应链的运营和管理能力。不过丁谋指出,要降低损耗,最关键的一点是要控制货源质量,产品入库前要做好挑拣。李成东也认同这个观点。“首先是要货源好,产品品质好,在运输、配送过程中的损耗就小,消费者的退货率也会降低。”李成东还指出,降低成本其次的做法是冷链物流的改进。
虽然行业中有控成本控得比较好的公司,但对整个行业来说,生鲜领域成本高的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在李成东看来,目前成本的下降只能依靠规模效应和订单的密集度来调节。
更多精彩点击政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