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发布的《2014年县域暨农村电商数据》显示,2014年,在阿里巴巴零售平台上全国贫困县网店销售额超过120亿元,同比增长58%。而网店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贫困县由2013年的11个增长到2014年的21个。“电商扶贫”效果初显。
据阿里巴巴方面透露,2014年全国亿元淘宝县超过300个,遍及25个省(区、市),其中来自中西部的亿元淘宝县超过100个,而国家级贫困县成为亿元淘宝县的有21个。比如四川郫县、陕西武功、新疆库尔勒等。
此前,京东方面也已计划年内将开500家县级服务中心,以加速在3~6线城市、区县至乡村的市场布局。其日前发布的下乡进村“星火试点”计划,将逐渐完善乡村配送体系、招募农村合作点、扶持电商平台和传统商贸企业、建立大家电“京东帮”服务店等多方面布局。而苏宁云商也预计在5年内建设1万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1/4的乡镇。
不久前,电商巨头们还纷纷在为打通农村“最后一公里”绞尽脑汁,而今农村电商却呈“井喷式”发展,其背后原因几何?
首先是互联网向农村加速渗透。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5年3月,我国93.5%的行政村已开通宽带。国务院发布的网络提速降费的指导意见提出,今年内新增1.4万个行政村通宽带,宽带将覆盖到全国95%以上的行政村。
基础设施到位了,农民兜儿里也有钱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44元,比上年实际增长6.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89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2%,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4个百分点。而据中国新闻网报道,2015年上半年上海、安徽、河北等12个省份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过全国水平。
农民收入增加带动了消费水平提升。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数据,2014年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人,全国农村网购市场总量预估达1800亿元以上。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为7714万元,比上一年增加了2229万元,年增长率高达40.6%,是农村网民各互联网应用中增速最快的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在农村的发展正逐渐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延伸。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公益研究中心主任陶传进曾说过,“贫困的本质是进入市场的能力不足,而扶贫的本质是提升人们进入市场的能力。”“电商扶贫”则为这些农民进入市场带来宝贵的机会。
更多精彩点击政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