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开始,财政部、商务部就开始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计划。2015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范围从2014年的56个示范县扩大到200个示范县。其中,中西部县区占82.5%,贫困县占比超过43.5%。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进行对口扶持,尤其是赣南、黔东、陕北等革命老区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资金的使用重点向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倾斜,以培育当地农村电商生态环境。国家政策的推动成为农村电商发展的有力保证。
阿里巴巴集团农村淘宝战略负责人刘希富表示,目前农村电商在消费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多年来,农民买农资产品贵、卖农副产品难、农民创业渠道少、融资困难、网络消费无保障等仍是困扰农民致富的大难题。对此,阿里巴巴目前已启动千县万村计划,3~5年内投资10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通过打通物流与信息流的瓶颈,努力填平城乡差距的鸿沟,将电子商务的网络覆盖到全国1/3的县以及1/6的农村地区。
京东集团农村电商战略负责人李贺明也表示京东将计划启动农村电商3F战略,围绕该战略打造物流、营销、金融、大数据等网络,促进“三农”电商化转型升级。
农业大省与电商巨头的合作正走向纵深领域。
黑龙江省副省长吕维峰在表示,黑龙江与淘宝、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将进行战略合作。在3年内组织3000家农业合作社,绿色有机食品企业,建设300个销售额超过百万的农民网上销售点,构建符合黑龙江本省农业发展的电商集群。
农资专业服务网站在电商领域也已起步。“金农网利用电脑、手机APP、微信及其他第三方平台,打造集信息、在线农资及农产品交易、在线贷款、物流跟踪、客服、农产品溯源等‘农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已经吸引了近30万家农业厂家,农民注册用户超过90万、年访问量达4亿次。”金农网总裁沈圣冰说。
在逐渐打通“最后一公里”,迈过物流体系建设这道坎儿后,农村电商发展也面临着新的问题。阿里巴巴上市时的“敲钟女孩”王淑娟曾表达过“在四川青川县城3000元底薪包吃住也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这一忧虑,凸显出农村电商快速发展背后的人才稀缺。据阿里于2014年发布的《县域电子商务人才研究微报告》显示,未来两年,县域网商对电商人才的需求量超过200万。其中,最缺的三类人才分别是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和数据分析。
为了应对人才挑战,各个县域电商纷纷使用高薪福利、股权奖励、升职培训等多样方式留住人才。而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也纷纷推出“农村淘宝合伙人”,“两头受益”农产品进程等模式,以求弥合农村电商的人才缺口。
更多精彩点击政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