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出台《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力争到2020年,将四川建成为西部物流中心和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枢纽。
推进四川物流产业建设 打造西部物流枢纽
四川,位于中国大陆西南腹地,是中国西部门户。2015年4月1日,四川省政府正式出台《四川省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5-2020年)》,将通过“八大任务”和“十大工程”的突破,全面打通全省物流“动脉”,力争2020年时成为西部物流中心和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物流枢纽。
随着服务业的不断壮大发展,物流产业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家“十二五”规划正式通过,物流产业被确定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这也确立了物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四川作为我国中西部腹地的经济大省,拥有发展物流产业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和经济优势,由此,四川提出了“构建西部物流中心”的口号,重点发展物流产业,实行其高度专业化、规模化,发挥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较大的资源集聚和市场效应。
政策引导发展
按照《规划》,四川将大力发展与航班直接接驳的联程公路班车、铁路班列,实现航空货流无缝衔接。除此以外,为了更好地连通海上丝绸之路,四川将推动开行成都与东部沿海城市间的直达电商专列。同时,四川将支持和促进蓉(渝)穗、蓉沪“铁水”联运班列增收上量,支持“蓉亚班列”开行,打造成都通往中亚各国的铁路国际联运新通道。开通成都至广西北部湾“海铁”联运“五定班列”,并做好开通成都经昆明至仰光“海铁”联运“五定班列”的前期工作。在“公铁水”方面,开通成都至宜宾港、泸州港、重庆港集装箱城际货运班车,形成成都至长三角“公铁水”联运通道。
此外,四川省还印发《2015年全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工作推进方案》,力争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增长率与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同步,物流总费用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率比2014年下降0.3个百分点以上。培育壮大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12家。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物流运行效率显著提高,全省物流智能化、网络化、国际化水平明显增强。
打造海铁联运
《规划》中提到,四川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具体表现在物流成本偏高。2013年,四川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8.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9个百分点。
据了解,在远距离的运输中,公路运输的成本远高于铁运和水运。“目前公路货运量占四川全省货运总量的91.4%,物流运输结构还不够合理。”参与起草《规划》的四川省现代物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文德华表示,铁路未与水运、海运等其他方式充分联动,中转环节费时费钱,是铁运占比较低的原因。因此加强“多式联运工程”,实现公路、铁路、航运、航空等多种物流方式的无缝对接,是本次规划中的重头戏。
发展国际物流,是此次规划中提到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四川将开通一条连接中亚各国的铁路国际联运新通道。其中包括,开通成都至广西“海铁”联运“五定班列”,筹备开通成都到仰光的“海铁”联运铁运班列。
开放合作 创新发展
汪洋副总理曾说过,将“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以及“建设物流诚信体系”提到了六项工作的前两位,证明这两方面的工作是政府要重点推动的。而“物流标准化”与“物流诚信体系”是是西向与南向经贸物流合作的两大准则,同时是四川物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于四川物流的发展要抓住发展新机遇,开展西部区域经贸物流共赢发展的方向是开放,路径是合作,动力是创新,要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加快发展培育大型物流企业。
随着国家层面的政策性鼓励发展现代物流业,结合四川实际,西向与南向商贸合作发展的新机遇,与绿色物流工程等相叠加,共同将物流产业构筑成为四川经济的一大核心经济竞争力,推动着四川和西部以及全国经济的跨越发展。
在物流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四川作为西部经济建设强省,构建西部物流中心,除了四川成都、川北地区之外,全川十余个二、三级物流节点城市也先后加入到发展规划中,构建西部物流中心的大军。
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消费渠道。我国西部地区,四川地理位置优越,连接着西部与长江经济带、丝绸之路的发展,建立西部物流枢纽中心,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崛起,拉动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我国产业结构中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产业辐射圈,促进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与西部建设的持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