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电子商务产业港启动,助推当地扶贫工作。
“以前以为电商就是在网上卖东西,现在深入接触了才知道没有那么简单。”来自北川桃龙乡大鹏村的淘宝“创客”魏晓琴说道。
电子商务进村先打通“最后一公里”
魏晓琴在大鹏村经营药材、蜂蜜等农产品的收购和批发生意。由于农户接触的客商比较少,大都依靠传统的农户自发营销的模式,一旦这些客商找不到销路,农户马上就会面临滞销困境。
有感于农产品“买贵卖难”的现实,今年魏晓琴主动参加电商培训,准备用网店来打开销路。初尝电商的她,发现经营电子商务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电子商务是一个体系,包括物流、人工、设备投入等。为了在线下运输货物,最近我也在准备考驾照。目前,还不知道前期投入多少钱,如果投入较多,我准备申请贷款。”魏晓琴说。
统计数据显示,北川全县共有贫困村93个,贫困户5000多户,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建设等较为落后,发展经济面临“工业品下乡解决买贵,农产品进城解决卖难”等问题。为了帮助当地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北川积极将电子商务纳入扶贫开发体系,打出电商扶贫“组合拳”,包括“打造一个电商交易集聚区”“培育十大电商畅销拳头产品”“建设100个电商服务乡村服务站点”“扶优千家网商经营主体”“培养万名电商产业从业人员”等。
北川科技经信和商务局的王辉称,2015年7月,北川成功入围国家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据悉,北川将重点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建设,加快推进“宽带乡村”项目建设,实现行政村宽带全覆盖。
人才培训+产品质量抢滩电商需稳扎稳打
“互联网+”步入北川,吸引了大量涉农业企业参与。正在做产业扶贫项目的北川和谐旅游开发公司,尝试通过网络平台销售其开发的产品。近年来,该企业发动北川各个乡镇的贫困户、留守妇女,以及农村残疾人用当地的棕榈叶、稻草等编织手工艺品,目前已培训2000人,几乎覆盖全县所有的村落。
“草编属于工艺品。我们以前的销售渠道主要是实体店和外贸,今年春节后正式通过电子商务进行营销。目前,电子商务在营业额当中所占的比例约20%,我们希望通过一年时间电商营业额比例突破50%以上。”该旅游开发公司董事长黄强欣喜地说道。
不过,做电子商务还有一些门槛要跨。
一是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北川县新川社区居民龙利蓉家庭较为贫困,儿子在读大学,除了打工,她还利用闲暇时间编织草编,月均收入多时约为500—600元,少时只有200—300元。“电商这方面我不太懂,不然也会考虑做电子商务赚钱。”龙利蓉说。
另一道门槛是:如何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保障产品质量。
更多精彩点击政策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