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解析 >  解析深度
物流信息化难在何处
来源: 发布时间:2014-11-04 浏览数: 标签: 企业内部信息化 标准化 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意味着效率、成本、质量等多方面的提升,是物流行业实现现代化的最重要变革趋势之一。在物流业面临着人力成本、土地、路桥费等各种费用快速上涨,市场需求持续放缓,赢利困难局面的今天,推进物流信息化,谋求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显得更为重要。

 

  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推进起来又似乎面临诸多难题。笔者梳理了推进物流信息化进程面临的主要难题,期望政府、行业和供应链上各级企业能通力合作、正视问题,共同推动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推进物流行业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物流信息化推进困难的先天因素

 

  1、复合产业属性造成的信息壁垒

 

  历次国务院出台的物流业规划中均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代、信息等产业的复合型服务业”。“复合型服务业”的属性,造成物流行业先天就容易因不同子行业的间隔而产生信息壁垒,阻碍信息流的通路。信息流阻碍了,就无法实现物畅其流、货储其位。例如仓储与运输业务之间、水路运输与港口装卸及与公路运输之间、货运代理企业与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企业之间、贸易双方和物流承运方之间(订单与运单之间)等,均需要信息的沟通与共享。但由于不属于同一主体,且物流一体化程度不够,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等现象还普遍存在,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的整合还处于进程之中,不同子模块在实现物流信息化进程中面临着壁垒。

 

  2、服务业属性造成的信息化需求多样化

 

  物流行业同时属于服务行业,服务各类工业和商业企业,服务对象物流需求的多样化造成物流业务流程的多样化。而物流信息化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要实现对流程的管控。不同的流程带来了不同的信息化需求,这给物流信息化的推动带来难题。

 

  我国物流信息化专家戴定一曾把物流市场分为作业流程相对规范、标准的基础服务市场,如运输、快递、装卸等,和非标准、定制化服务的专业物流服务市场,如汽车物流、服装物流、食品冷链物流等。显然,后者的物流信息化取决于所服务行业的流程特性与特点,这造成了物流信息化需要定制化开发,难以快速推广。

 

  3、物流行业企业的规模、水平和附加值的限制

 

  物流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之中,但就总体而言,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物流市场的容量、市场对物流品质和服务的要求、物流企业目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物流法律体制、标准化建设、物流市场规范性、物流业务附加值等方面,都还处于比较低水平的阶段。这限制了物流企业下决心花大力气来推进信息化。

 

  二、物流信息化推进困难的现状因素

 

  1、物流企业内部信息化的制约

 

  很多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尚处在企业内部信息化的进程中。有的企业没有自己内部的信息管理系统、没有自己的网站、没有实现内部部门间联系和通讯的信息化,就更谈不上与外部市场和供应链上下游进行顺畅的信息传输与信息共享了。“从基础信息化,到流程和操作的优化,再到供应链管理工具”的物流信息化发展进程,很多企业目前只是出于初级阶段。这制约着物流信息化推动的总体进程。

 

  2、物流信息资源开发、采集的制约

 

  开发物流信息资源是物流信息化的起点,信息资源整合带动物流资源和物流市场整合又是物流信息化的重要目的之一。而目前,整个物流行业数据采集、统计的规范和体系还未建立,某些物流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不能及时进行。在中西部地区,一定数量的中小物流企业连最基本的条码数据采集技术都还未应用,这为下一步信息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带来制约因素。没有物流基础数据的开发和采集,“大数据”等思想和思维成了无源之水,无法得到实施。

 

  三、物流信息化推进困难的技术因素

 

  1、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走向成熟阶段

 

  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最近一个时期成为各地推进物流信息化的一个热门项目。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须在市场规则下进行运营和推广,与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有效的分工与协作,处理好标准公共服务和商业性交易整合。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市场机制中得到认可,实践好模块化和嵌入式的趋势,这项信息化技术才会走向成熟阶段。

 

  2、身份识别、定位服务和移动通讯等基础技术的应用

 

  在物流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下,各种物流信息化应用场景和模式得到不断发展和创新。但是物流智能化的推动,必须要依靠身份识别、定位服务和移动通讯的广泛、成熟应用,在此基础上进行集成和管控。所以,基础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成为物流信息化提升层次的前提条件。

 

  3、技术标准化的推进

 

  缺乏一个统一、规范的物流行业信息标准,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和影响物流效率提高的关键瓶颈之一。标准化是行业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前提和基础。作为连接生产,库存,运输,批发,分销,零售的现代物流产业,要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的协调,根治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活动中的重复操作,准确性差,可靠性低等信息管理问题,就急需要在物流技术和物流信息标准化上进行统一。

 

  四、物流信息化推进困难的实践因素

 

  某物流咨询网站曾做过物流信息化实施困难的原因调查,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客户需求主导的服务模式在不断变化,造成信息系统难以持续适应;

  2、物流企业自身处于发展阶段,业务板块不够成熟、变化大,造成信息系统难以持续适应;

  3、信息系统与企业流程匹配度不够,影响企业管理层对推进物流信息化的信心;

  4、推进信息化初期,往往会增加系统使用者的工作量,造成员工的抵触情绪;

  5、信息化技术人员与客户管理人员沟通不够,需求分析不深,不能主动实现流程再造;

  6、物流企业领导对推动信息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没有转变,没有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意义所在。

 

  物流信息化推进面临以上的诸多难题,但在整个国家产业信息化的浪潮下,仍有着不少的利好因素和发展机遇,来促使物流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为此,笔者也列举两点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物流信息化的重要发展机遇。

 

  1、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思维广泛改变着各个产业,例如零售+互联网=电商、金融+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在此背景下,物流业及物流信息化也会得到发展和促进。简单来说,物流的上游商业已经从工业化思维升级到互联网思维,已不再是批量生产产品,而是把消费者端来作为整个商业模式的驱动,以信息替代库存,随之而来的是物流服务模式的变革。物流企业如不进行快速转型和创新,加速信息化的进程,必然不能适应这种商业模式的颠覆,必将被市场所淘汰。所以,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必将促进物流信息化的进程。

 

  2、O2O商业模式的出现

 

  简单地讲,只要你能利用网络(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把用户在线下的、实际的需求由线下传递到或引导到线上,同时又能把传递到线上的需求再返回到线下的提供具体服务的实体,就实现了O2O应用模式。

 

  O2O模式大多都是基于智能手机端的应用,物流领域是天然适合移动应用的行业,无论是货物还是司机、从业者,基本都是在移动中处理业务。基于移动互联网的O2O模式,能够让物流公司的车辆定位不再依赖于车载终端,灵活实现货物跟踪监控管理;能够让物流公司快速与合作物流资源企业建立沟通和互动,高效率整合物流资源,共同协作完成物流业务操作;能够让物流企业之间通过手机APP软件或微信平台在极其短的时间之内建立起业务协作关系,实现资源的整合和优化;基于以上的有点,在移动互联网的O2O模式下,物流企业有广泛的创新点和发展前景,必定会刺激物流企业推进信息化进程。

分享到:
上一篇:《四川省推进实施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工作方案》 下一篇:《关于开展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