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策解析 >  解析深度
四川省物流发展概况
来源:环球人物 发布时间:2014-12-30 浏览数: 标签: 物流政策解析 四川省物流发展概况

  四川地处中国西部,是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重要结合部,是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和交通走廊,是中国的资源大省、经济大省,西部第一人口大省,也是西部最大的工业基地、消费市场和物资集聚地。

 

  近年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支撑下,四川省的现代物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物流业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2013年四川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5128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1%,增幅降低3.2个百分点。从构成来看,工业品物流总额为36470.8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上年低4.5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71.1%,比重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为5367.4亿元,同比增长5.4%,增幅比上年低3.3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10.5%,比重较上年降低0.3个百分点;进口(包括外省流入)物流总额为8031.1亿元,同比增长10.3%,增幅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15.7%,比重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再生资源物流总额为1099.5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2.1%,占比持平;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为315.6亿元,同比增长10.7%,增幅比上年低6.3个百分点,占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0.6%,占比持平。

 

  2013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为4970.1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比上年回落6.3个百分点。其中,运输费用为3160.8亿元,同比增长6.6%,增幅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63.6%,在社会物流总费用中的比重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2013年全省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9%,同比降低0.2个百分点,经济运行中的物流效益有所提高,但成本仍高出全国1个百分点左右。

 

  2013年全省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471.46亿元,同比增长9.6%,增幅比上年低2.5个百分点。物流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为5.6%,与上年持平,占全省物流业增加值15.9%。

 

  二、物流基础设施能力大幅提升

 

  全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初步形成,极大地支撑了四川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铁路方面,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铁路营业里程3540公里,同比增加29公里。已开行货运直达班车9列和行包专列8列,形成出川通道7个。四川省境内共有宝成、成渝、襄渝、成昆、内六、遂渝、遂成7条国家铁路干线和德天、广岳、成汶、资威、宜珙、渡口6条国铁支线,以及达成、达万、广巴、成灌、离堆公园、郫彭6条合资铁路。“十二五”末(2015年底),将形成9条进出川铁路通道,分别为宝成、兰渝、襄渝、达万、遂渝、成渝客专、成渝、内昆、成昆。

 

  2013年四川省公路、水运投资超过1200亿元,规模居全国第一。公路方面,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46公里,公路总里程突破30万公里,分别居西部和全国第一。

 

  水运方面内河航道总里程1.2万公里,四级以上航道990公里,三级以上航道为228公里,初步形成了以长江干线、嘉陵江和岷江为骨架的“一横两纵”基本格局。四江六港战略稳步推进,内河港口年集装箱吞吐能力从2007年的5万标箱提升到了2013年的160万标箱。经过多年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体骨架正在形成,现已形成进出川通道20条,其中公路13条,水路2条,铁路6条。

 

  航空方面,民航已形成以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为中心、10个民用支线机场为节点的空间运输网络。支持成都机场基地航空公司及国内外航空公司新开通成都至墨尔本、法兰克福、多哈、伦敦、旧金山等5条国际客货运航线。目前成都机场通航国内外城市已达241个,开通国际(地区)航线78条,基本形成辐射国内大中城市、连接东亚、南亚和欧洲的航线网络。

 

  三、物流业区域协调发展初见成效

 

  四川物流业坚持与主导优势产业布局、制造业基地与重大引进项目相配套,与西部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建设相融合的发展思路,努力实现集聚发展。成都平原经济区凭借综合交通主枢纽、雄厚经济基础、物流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川南经济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国家交通干线与长江经济轴的重要交汇点等有利区位,大力发展以中转功能为主的物流集聚区。川东北地区利用川渝鄂陕结合部的区位优势,第三方物流企业迅速崛起。攀西地区、高原藏区的传统物流正在加速转型。以成都综合保税区、新都传化、双流航空港、青白江城厢、泸州港集装箱、宜宾志诚、遂宁船山、达州公路物流港、雅安多营等为代表的物流园区相继形成承载能力;成都龙泉、成都新津、南充小龙、广安枣山、巴中盘兴等物流园区建设稳步推进;绵阳游仙、攀枝花密地、乐山远成等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建设已纳入规划,部分项目进入实施阶段。成都区域物流中心及攀枝花、自贡—泸州—宜宾、达州、绵阳—广元、南充—广安、遂宁—内江、乐山、雅安等八大次区域物流中心正在形成。

 

  四、物流市场主体不断扩大

 

  近年来,四川省大力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联动发展,积极引导运输、仓储、货代、快递企业整合功能、延伸服务,加快向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先进物流业不断涌现,一大批新型骨干物流企业迅速成长。物流市场形成了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划和服务模式构成的物流企业群体。各类物流企业总数已超过1万家,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3000多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104家,共聚集外资物流企业43家,中字头物流企业104家,其他国内大型物流企业20多家。在成都设立西部地区分拨中心的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数量占西部四个中心城市(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总数的50%以上。

 

  五、人才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截至2013年底,四川省物流业从业人员达18万人以上。省内开设物流本科、专科专业的大专院校已达57所,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均设有物流管理硕、博学位授予点。四川省人民政府物流办公室建立了物流专家库,聘任物流专家51人,制定了《四川省物流专家管理办法》,专家在物流政策制定及推进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过程中较好的发挥了辅助决策和技术咨询作用。

 

  六、保税物流条件进一步完善

 

  2013年,我省积极推进全域通关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了四川省全域通关物流服务体系一期工程建设任务,使成都综合保税区与双流空港之间通过信息共享实现联动监管,通关手续简化10个程序,通关时间缩短3至5个小时,进出口企业每票货物通关成本降至135元——160元。

 

  七、务实推进物流节点建设

 

  按照《四川省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工程推进方案》组织开展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州)、园区、企业的评审推荐工作并提请省政府认定了10个市(州)、3个物流园区、11家物流企业为全省物流信息化、标准化、一体化试点单位,有效调动了试点示范工程单位在物流管理、财政投入等方面的积极性,强化了各级、各部门对物流业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的认识。

 

  八、物流现代化建设加快

 

  1、推进物流信息化发展。完成了14个市(州)物流电子政务分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行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并与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截至2014年12月,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对接数据16,492,036条,其中交通厅数据 46,172条,环比增加4.3%;双流机场集团11,540,774条,环比增加1.9%。日均更新量51799条。2014年,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共发布物流新闻22149条,目前电子政务网在全国同类网站排名第2位,电子商务网在全国同类网站排名第1位。

 

  2、推进物流标准化发展。支持全省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工程单位积极对接国内外先进标准并结合实际进行标准转化,支持遂宁市开展“国家级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市”建设并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完成了《四川省物流企业分类及分级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并发布了《四川省航空物流作业流程及服务规范》《四川省铁路物流作业流程及服务规范》,推动了全省物流作业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

 

  九、推进物流对外交流与合作

 

  2014年11月1日至11月3日,第三届中国(四川)国际物流博览会在遂宁成功举办。本届物博会立足我国和四川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运用市场机制吸引国内外知名物流基础设施供应商、物流装备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参展参会,力争把物博会打造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物流业招商引资品台、装备采购平台、技术合作平台、品牌推广平台和学术交流平台。本届物博会期间,共签约项目51个,投资总额622.09亿元。其中,正式合同项目40个,投资金额311.99亿元,意向框架协议11个,投资金额310.1亿元。

分享到:
上一篇:四川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变“蜀道难”为“蜀道通” 下一篇:解读:四川打造五个物流增长极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