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处于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四大名城交汇辐射的中心地带,历为川渝鄂陕结合部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是国家公路运输179个主枢纽和四川规划的12个次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铁公水空”形成立体交通网络,高速路到成都四个半小时、重庆两个小时、西安四个小时、武汉六个小时。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四大火车站,达万高速可直通万州港,达州机场直航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渠江航运经重庆可直达上海。
2008年7月达州市政府召开第84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达州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至2020年达州市将建成层次分明、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现代物流体系,形成全国重要的物流节点城市和全国现代物流体系中的重要节点,建成中国西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
在此规划的推动下,2009年4月达州市1240.43公顷秦巴物流园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园区分为物流仓储区、火车枢纽及服务区、园区配套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和园区绿心区等五个功能区,形成“一轴两心三区”的布局结构,居住人口规模将达到8万人。
2011年底,达州市政府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达州市内河航运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投入近90亿元对航道和港口进行打造,增加运力建设,将达州城区以下至广安的航道,建设成Ⅲ级标准,让千吨船舶将直达上海。
作为四川省8大重点水域之一和“一横两纵六线”内河水运的重要组成部分,达州境内有主要通航河流16条,整个通航里程达到866公里,客货码头230处,综合港口4个,有各类营运船舶2300余艘。但因渠江未实现全江渠化,航运也仅限于各枢纽库区的短途区间运输,高起点规划改造势在必行。2012年5月,达州渠江流域航运开发建设正式启动。计划到2030年,投资89亿元进行全面升级打造。包括升级水运航道,推动达州至广安152公里航道Ⅳ级提升Ⅲ级,航运能力升至1000吨;开发州河达城上游108公里航道、巴河三汇镇至黄梅溪80公里航道为Ⅳ级至Ⅴ级、航运能力升至300吨。
2013年12月,成都传化公路港与达州公路物流港签署合作协议,标志着成都达州两地跨区域物流信息交易平台正式投入运营。通过信息交易平台,两地物流信息可以异地同步发布,便于物流公司和货运司机随时掌握两地物流信息。
2014年11月,《达州市物流业发展规划》正式出台》。《规划》从总体上分析了达州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和趋势,研究了达州与周边区域、国际的物流联结关系,规划了达州现代物流业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以及物流空间、物流节点及物流通道的布局,明确了达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体系建设、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总体上形成了达州现代物流业健康发展的系统依据和行动纲领。
“十二五”以来,全市物流业以公路、铁路运输为主导,以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为载体,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截止去年,全市物流业完成增加值30.67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货运周转量118.28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运量达1.46亿吨,铁路货运量(吞吐量)1596万吨,水运货运量540万吨,航空运输1500吨,水陆空货运总量同比增长10.07%,货运总量在四川省内仅次于成都,物流产业规模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