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两会上,李克强在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发展快递物流,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 因此,快递也成为了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刚过去的2014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40亿件跃居世界第一,中国快递业增长举世瞩目。
在增长的背后,是各大电商的不断发展。在电子商务已成为大势所趋的当下,各企业纷纷或转型或继续深耕电商市场,并不断完善终端的快递业务,以抢夺消费者。
目前,以菜鸟网络为代表的整合社会化物流和京东为代表的自建物流,成为电商物流的两大主流模式。然而,2015年随着春节网上购买年货的热潮兴起,各大快递春节期间停止运营,而拥有自建物流的电商却独领风骚,让这两大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更加扑朔迷离。
据调研公司ForresterResearch预测,2019年中国电商规模将突破1万亿美元。为争夺这一蛋糕,越来越多的公司也开始自建物流。下文将对这些代表性企业进行一个盘点。
京东:
京东掌门人刘强东2014年在其母校---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成立20周年时发表题为《信仰与价值:京东在互联网时代的战略思考》的演讲,其中,他表示京东打造物流系统,前端是为了给客户提供最佳体验的同时,后端是希望降低整个的物流成本。
经过7年的努力,截至2014年12月31日,京东在全国运营123个大型仓库,并拥有3210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自建物流体系覆盖区县数量增至1862个。京东的第三方平台共驻有60,000个商家,共68109名正式员工。京东提供当天送达的“211限时达”服务和次日达的配送服务覆盖区县数量由2014年9月30日的130个和815个分别增长至134个和866个。
正是由于庞大的自建物流体系,2015年春节期间,京东成绩亮眼。京东表示,由于春节期间不打烊,仅华北地区订单就同比增长60~70%。
苏宁:
在2015年苏宁的春季部署会上,主抓物流工作一年的“实干派”猛将侯恩龙被任命为苏宁首席运营官,这是苏宁历史上首设COO职务。物流配送在苏宁转型“互联网零售企业”的战略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而刚被任命为苏宁首席运营官侯恩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苏宁的物流部门将进一步实现社会化开放,由企业物流转变为物流企业,从以往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按照苏宁云商副董事长孙为民回忆,上世纪90年代,苏宁艰难起步,物流就是痛点。到了销售旺季,人手不够,为了让搬运的师傅们有休息时间,每天下班,孙都会和管理层一起帮助搬运空调丶冰箱等大家电,直到筋疲力尽。
后来,随着分店不断增加,这样的矛盾越发突出,致使苏宁下定决心自建物流,解决从供应商到平台再到消费者的供应链效率低下。当时,社会物流产业尚在萌芽,苏宁不得不依靠自己。
如今,苏宁的自建物流也颇见成效。据媒体报道资料,截止到2014年底苏宁物流已经完成了在中国大陆、香港、日本等280多个地级城市的网络布局,预计到2015年,苏宁物流将建成12个自动化分拣中心、60个区域物流中心、300个城市分拨中心以及5000个社区配送站,并逐步向社会开放物流资源和能力。
苏宁自建区域物流中心已交付23个,在建及代建近14个,仓储总面积近400万平方米,车辆数超5000,高峰时期可达两万辆,日均配送量超过300万件。
2014年,苏宁物流推出急速达、半日达、一日三送等特色化产品,不断完善覆盖城市及农村市场的物流网络布局。苏宁正在建设中的20万平方米的南京雨花二期自动化仓库,建成后仓库存储能力可达到约为150万SKU、2000万件商品,日发货量181万件。
苏宁表示,“2015年春节期间苏宁能够实现重点城市半日达,其他城市次日达,送货妥投率在98%以上。并且利用门店和服务站,将配送范围扩大至边远地区。”
国美:
作为苏宁的老对手——国美也开始大力发展自建物流。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在转型电商之路上一直趋于“保守”。但2014年,国美却频放大招,并“紧咬”京东,电商市场份额从2014年一季度的第9升至第5。
“国美在线进入电商比较晚,怕的是用户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国美集团高级副总裁表示。为此,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国美在线几乎每个月都祭出重招,与竞争对手大打价格战,甚至喊出“比价京东贵就赔”的口号。
为什么紧咬京东?牟贵先接受媒体访问时表示“模式一样好对标,而且找高手下棋,自己提高得也快。”他说,京东与国美在线的模式相似,都是自营和平台并重,目前国美在线平台的比例已经占到了40%,“大战”让国美在线迅速获得了庞大的流量。
除了紧咬新对手京东,国美与苏宁的战斗也从未停歇。继2015年1月苏宁宣布苏宁的物流部门将进一步实现社会化开放,由企业物流转变为物流企业,从以往的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2月4日,国美在线物流中心副总裁刘晓鹏近日表示,国美在线物流体系将由成本中心向盈利中心转变,开始承接第三方订单。
与苏宁一样,国美也在全国建立了众多的仓储中心。截至2015年2月资料,国美已建成428个物流仓储中心,195万平方米仓库总面积,600+个城市网络辐射,15,000+辆日常宅配车辆。国美在线“计时达”可在全国135个城市实现一日三达。用户在当日上午12点前下单,当晚20点前即可送达;若在下午14点前下单,当晚22点前送达;晚上24点前下单,次日14点前可送达。
今年春节,借助其自建物流,国美在线销量也出现增长,据媒体报道,国美在线wap端流量和销售额是平时的3倍,订单数是平时的近5倍,总体已达到了双11水平。同时,无线wap端直接输入在流量和销售额上都首次超过了web端。”
亚马逊:
作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企业的亚马逊,在中国却一直水土不服。截至2014年6月,亚马逊中国市场份额只有1.5%。为了扭转这一局面,自2014年以来,亚马逊大举进军中国市场,与阿里巴巴展开正面交锋,包括2014年“双十一”之后面向中国市场发起首届“黑色星期五”海外购物节,以及尝试海淘“中文化”,推出“海外购”服务。
但2015年3月6日双方又突然“含笑泯恩仇”,亚马逊宣布开始在天猫试运营“amazon官方旗舰店”,主推亚马逊中国的“进口直采”商品,包括鞋、食品、酒水、厨具、玩具等品类。不过,媒体报道称,其天猫旗舰店的配送仍由亚马逊自有物流完成。
物流一直是亚马逊的独有优势,亚马逊在中国的自建物流实力同样不可小觑。截至2014年10月30日媒体报道资料,亚马逊在中国拥有13个运营中心,300多条运输线路每天的运输总里程近10万,可全国近3000个城市区县,并且在313个城市的2300多个地区支持货到付款,184个城市提供移动POS机货到付款服务。在近1400个城市区县提供当日达及次日达服务,做到“次日达全覆盖”,“当日半日都能达”,并提供5000多个自提点服务,其中包括便利店自提、校园自提及第三方物流等合作伙伴。
1号店:
素有“网上超市”之称的1号店,也不断发力物流。2015年3月1日起,1号店“0点截单”项目正式启动,即北上广深自配送的仓库截单时间从目前的22:00点延长到晚上24:00点。 “0点截单”意味着在一天中截止至当晚24:00的任意时间,顾客购买1号店商品,都可以实现次日送达。目前,该业务已经覆盖到上海全境、北京五环内、广州主城区以及深圳主城。
如此高效率的配送也得力于其自建物流,其董事长于刚2012年却表示自建物流是迫不得已,因为此前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时,客户反馈中几乎60%是对物流配送的抱怨,内容包括配送不及时、配送过程中商品破损、配送员态度不好等等。
通过努力, 截至到2014年4月媒体报道资料,1号店在上海、廊坊、广州、武汉、成都、济南、泉州等七个城市建立了总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大型仓储物流中心。同时,1号店在全国40个一、二线城市设立了200多个自配送站点,提供“准时达”等标准配送服务,配送准确度可以控制在1小时内,创造了行业的标杆。
而今年首创业内的 “0点截单”将让都市夜猫族的深夜购物更有效率,帮助其进一步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