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独家解析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以安康、乌鲁木齐、重庆三地的农村物流的发展概况做出介绍,再谈了三者共通的电商合作发展模式、最后深入在最新国务院政策当中,为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发展做出详细解析。
“最后一公里”之安康市的农村电子商务
2015年,安康市镇坪县以“农产品进城、消费品下乡”为切入点,以建立健全县、镇、村(社)三级电商服务体系为抓手,以促进城乡居民就业、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着力打通电子商务进农村“最后一公里”。止目前,全县设了电商创业服务中心1个,镇村电商服务信息站(点)3个,服务企业、群众4000余人次,代售农林特产50余万元。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镇都明确了分管领导、业务干部,实现了电子商务工作层层有人抓、有人管、落得实。
二是开展试点示范。按照“电商+实体店+物流”的模式,在集镇、集中安置社区、中心村建设镇村电子商务服务信息站(点),为群众提供农产品代销、网货代购、快递收发、便民服务、创业就业等服务,为群众节支、增收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安排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开办了首届免费培训班,组织参加电商技能实训,同步启动了全县电子商务人才库建设,开展持续跟踪指导服务,不断提升电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四是注重舆论宣传。通过媒体,广泛普及电子商务知识,发布电子商务政策、工作动态、人才招聘信息100余条,策划开展活动,深入挖掘宣资源,助首个助农众筹项目——野猪来赶集已经正式上线。
“最后一公里”之乌鲁木齐农村物流
一排排货架整齐排列,上面摆放着品牌日用品,整个超市环境整洁。这家超市除了日用品销售以外,还提供农资销售、农村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电子商务、庄稼医院等服务。在南疆四地州,像这样的乡镇供销超市,目前在建和已经建成的达113个。
建设南疆供销超市,形成覆盖南疆的连锁经营网络和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就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卖难、卖贱、买假、买贵问题的有益探索。11月,在莎车县召开的南疆乡镇供销超市建设现场会就是对这一决策的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
集多项服务功能于一体
2014年3月,自治区供销社在总结北疆地区供销超市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力争用四年时间,在南疆四地州、33个县(市)建设多功能物流配送中心,实现376个乡镇全覆盖。
“就乡镇供销超市的功能来说,我们坚持综合服务的原则,提供日用品销售、农资销售、农村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电子商务、庄稼医院、基层组织建设等七项服务功能。”自治区供销社副巡视员魏建浩说。
乡镇供销超市还可以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帮助农民实现农产品与全国大市场的对接。
构建农村双向流通体系
据新疆供销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长庄严介绍,对于各乡镇供销超市的商品,新疆供销超市有限公司确定供货厂家,然后从厂家直接配送到各县级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再由各县级供销超市有限公司统一派送到各乡镇供销超市。这就使流通环节减少到了2个,从而能保证乡镇供销超市的商品价格比一般商品供应渠道便宜10%。
供销超市的建设,还可以带动就业。拿阿卜杜喀迪尔·阿布杜克热木来说,以前在外地当过保安,做过电脑培训学校的老师。今年家门口建起了供销超市,他自己就租赁下来,还雇了几个员工,自己当起了老板。“原来在外漂泊,心里总觉得不踏实。现在在家门口有了自己的事业,心里安定多了。”他说。
互联网为农村物流插上翅膀
据魏建浩介绍,现代城市物流体系只能覆盖到县城。对于县城以下的乡镇和农村,现在的城市流通体系鞭长莫及。没有实体流动网络的建设就谈不上发展电子商务。所以,要发展电子商务,就必须首先建立覆盖农村的实体流通网络。
“而要建立农村实体流通网络,依靠供销系统既有网络体系无疑是最佳路径,以资本联合为纽带,采用股份制的形式,建立乡镇供销超市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抓手。将来我们还要引入社会资本,采取混合所有制的形式,建立供销超市,从而真正让各地供销基层组织连成网,活起来。”新疆供销社理事会主任戎军说。
在莎车县可以令人欣喜地看到,莎车县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已经与新疆惠民网开展了初步合作,即将实现实体网点与电子商务的完美融合。既然从县城到乡镇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那么,从乡镇到农村的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还会远吗?
“最后一公里”之重庆农村信息化
秋分时节,距离著名的地标农产品“中国药柚”——梁平柚成熟上市还有两个多月,但重庆市梁平县10多个村里50万株装有射频电子芯片的柚树上的“全程可追溯”柚子,大多有了买主。
“农业信息化正打通惠农服务‘最后一公里’。”重庆市农委副主任吴纯称,目前已在3942个村建起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明年将实现全市行政村全覆盖。
与此同时,为了让信息化与田间院坝的农民“零距离”,全市积极推进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的建设。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村级农业信息服务点已达3942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5.3%,这些站点的兼职、专职信息员共计4500余人。
据了解,农业信息服务点进村,深刻改变着农民原有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村委会办公室自从有了农业信息服务点后,除农资外,村民们通过村委会网上代购服务,已购买了400多件产品,包括衣服鞋帽、儿童玩具等,初步估计已为村民节省支出10%以上。
武陵山区的“重庆农村电商第一县”秀山县,通过整合城乡资源,形成“180多家农村电商企业+遍布行政村的农村网点+10亿销售额”的农村电商网络,网点覆盖全县267个行政村。
除了网络,重庆市还为不会使用网络的农民提供多种实惠的信息化服务,提供政策、技术、市场信息等。12316农业服务热线自开通以来,现已累计接听30万余次,为农民增收节支3000余万元;建立“农企宝”“特产宝”平台,20多个省市的3000多个产品销售总额已达1.5亿元;通过手机微信平台,专家通过手机视频、照片等方式,为农民提供作物、畜禽的远程诊断…
吴纯表示,明年,该市将实现行政村农业信息服务点全覆盖。下一步还将以信息“进村入户”为目标,开发镇村管理系统,开展综合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和农业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民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和新的农业技术体验服务。
借助电商巨头“下乡”展开合作
目前,包括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成熟电商纷纷“下乡”。专家建议,各地政府应充分把握机会,与电商巨头展开合作,利用它们在平台、渠道、模式、大数据等方面先进的技术、经验开拓农村市场,政府做好基础设施、电商孵化、整合协调等方面的工作,撬动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
去年,阿里巴巴宣布将在三至五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建立1000个县级运营中心和10万个村级服务站。京东提出了农村电商未来发展的“3F战略”,包括工业品进农村战略、农村金融战略和生鲜电商战略。苏宁云商则计划在5年内,建设1万家苏宁易购服务站,覆盖全国四分之一的乡镇,2015年将新开1500家乡镇服务站。
河南省商务厅电商办主任吴源奇说,农村电商的发展本质上说是市场化的行为,而且技术性很强,政府一方面要同大型电商展开合作,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另一方面,要大力孵化、培育本地电商,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破除农村电商发展的物流、经营分散、人才紧缺等方面的障碍。
“最后一公里”之农村电商再站国务院政策“风口”
“以前每亩地收入才1000多元,现在每亩能收7000到8000元!”夏末秋初,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丁嘴镇登山村,望着地里的金针菜,村民程新贵笑得合不拢嘴。而几年前,这一地金黄,曾让老程伤透了心。
不出村就能“买全国卖全国”,农村电商成为强农、惠农、便农的新平台。而根据10月14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的部署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通过壮大新业态促消费惠民生。将有更多的像老程一样的农村人通过农村电商受益。
我国正面临一个迅速崛起的农村消费大市场。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农产品的交易总额在4万多亿元,其中80%是通过传统市场实现的,这也意味着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还存在万亿元级潜在市场。
虽然业界将农村电商称为“蓝海”,但今年上半年我国农村电商占农产品整体销售额仅在2.5%左右。由于较高的物流配送成本,农村电商渗透率还是较低,而农民对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接受程度、农村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配送效率、产品标准化、人才和管理经验等多重关卡也制约了电商进农村的“步伐”。
如何解决这最后一公里难题?10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给出答案,那就是“创新机制+加大投入”。
首先从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入手,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会议决定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预计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
紧接着是确定促进快递业发展的措施,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增长点。对于农村电商来说,“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之一就是难以抵达且运输成本昂贵的物流网络建设。许多村庄都位于穿越田间地头的小路旁,许多包裹仍不能被送至收件人家门口。送货卡车不适合这些小路,而步行耗费时间太长。
为此,10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西部地区快递服务网,构建覆盖国内外的快件寄递体系。同时要求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农村和西部地区公益性、基础性快递设施建设。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抵押贷款、融资租赁等业务,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使快递业搭上发展快车。
“村里人也应该与城里人享受同样的消费服务。”在去年11月3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
而此次常务会议则着重从农村电商的“痛点”进行“发力”,缩小城乡差距和数字鸿沟,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打通最后一公里”——农村电商再次站到国务院政策风口,也注将成为助力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