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物流学院成立于2013年5月。但其实早在1999年,该校就已经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并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学院开设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三个专业。下文该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龚晓林就学院的基本情况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介绍。
电子商务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学院什么时候成立?
龚晓林:2013年5月学校为适应国家及四川省大力发展物流与电子商务产业的总体需求,成立了物流学院。其实在这之前,我们已经开设了相关专业,电子商务专业1999年招生、物流管理2002年开始招生、物流工程2008年开始招生。
其中电子商务专业2009年成为四川省特色专业,2010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改革”建设点。学院设有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的硕士学位点。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目前学院有多少学生?
龚晓林:目前在读本科学生近1000人,每个年级5个班。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就读学生的男女比例是多少?
龚晓林:这个我们专门关注过,龙泉驿校区是文管专业,女生偏多,但是我们学院的几个专业的男女比例持平,其中物流工程招收理科生,男生反而多一些。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学生毕业后进入物流行业的比例是多少?
龚晓林:在68%——70%左右。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读学生的转专业的人数百分比是多少?
龚晓林:一个专业的转专业人数比例可以反映这个专业的认可度和稳定度。我们200个学生中,会有5-6个学生转专业约2.5%,低于全校平均水平。
课程设置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并与企业搭建战略合作关系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促进学生就业,学校是否会组织双选会?
龚晓林:当然会组织双选会,而且都是全国范围内的企业前来招聘,覆盖电子商务、银行、物流行业等各个领域,其中电子商务和企业物流居多。现在物流业发展迅猛,但我国物流行业起步比较晚,专业人才缺乏,规范性也有待提高,所以各大企业的发展还是需要专业人才支撑。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为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学校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龚晓林:首先结合社会需求,我们修订了人才计划,把三个专业与信息学科有机结合。在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我们的学科、授课老师都在和信息学科进行对接。比如我们开设了软件平台开发相关课程,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不学软件平台的开发就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再者,我们和各大企业建立了10余个实践实习基地。比如我们和京东达成战略合作关系,于今年建立了京东班,选拔40名学生进入。这些学生正常完成校内课程的同时嵌入京东的课程,京东的课程由他们来负责。
这个课程学制为一年,大三开始,到了大四这些学生就可以到京东实习,如果双方都有意向,就入职京东。与企业的这种合作关系,既解决了学生的就业,也缩短了企业的人才培养周期,节省了成本。
我们也和农村信用社开设了“农信班”,今年已经进入第二年。环球丹马士物流公司也主动与我们搭建实习平台。去年暑假学生去后,双方都非常满意,学生反映学到了很多,干的也很带劲。
承办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学院承办了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请介绍下具体情况。
龚晓林:这已经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也是四川省首届青年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 、创业”挑战。比赛宗旨是激发大学生兴趣与潜能,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意思维、创业能力以及团队协同实战精神。
这个挑战赛是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商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迄今为止唯一一项主办的全国性竞赛类活动,并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的认可和指导。
挑战赛第一届在浙江大学举行、第二届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第三届在西南财经大学举行、第四届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目前,“三创”赛已经成为全国高校电子商务类专业学生参与度和认同度最高的学科赛事之一。在这个比赛中我们获得多项一、二、三等奖。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每届有多少学生参加?
龚晓林:我们每年都有约20支队伍参赛,今年作为东道主数目还会增加。目前只是启动阶段,比赛于明年十二月正式进行,所以接下来是队伍的筹建工作。
物流行业具有发展空间,学生需要脚踏实地
四川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目前有物流专业学生反映从事物流行业起点低、工作辛苦,因而对未来就业出现了疑虑。对此,您对学生有什么建议吗?
龚晓林:首先,要有前瞻性。物流是一个很有发展空间的行业,大家要有信心。
其次,学生一定要脚踏实地、有恒心,有毅力,扎根基层,提升空间慢慢就来了。
再次,要有灵敏的捕捉能力,物流行业与信息技术是高度融合的,不仅要学好本专业课程,也要掌握信息化技能。
最后,要学好管理学。管理是最深奥,最有用的知识,再大的组织必须依托科学的管理才能运行。管理者是最具智慧的,要掌握统筹学、逻辑推理等等知识。大家首先要有这种意识,管理出的效益远超比技术出的效益,大家要有意识的去培养和掌握这种能力,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