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昆明将建5个国际陆港基地
来源:云南信息报 发布时间:2012-05-07 浏览数: 标签: 昆明 国际陆港

昆明物流产业总体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完成全社会物流总需求2.38亿吨,仓储吞吐量1.21亿吨,从2011到2015年,全社会物流增加值平均增幅达到12%-16%左右。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8%-12%,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22%左右下降到2015年的17%,接近全国的平均水平,到2020年,下降到13%左右。

第八届中国国际物流节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运输与物流博览会昨日在昆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会长钱永昌、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张田欣和昆明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祖林等领导出席开幕式。老挝万象市副市长乔皮拉·万阿派拉,老挝、越南驻昆总领事,泰国驻昆副总领事,缅甸、柬埔寨驻昆领事等也到场参会。

物流业将成昆明支柱产业

在开幕式上,昆明市市长张祖林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昆曼公路的开通,泛亚铁路和新机场的建设,物流对于曾经偏僻、闭塞的昆明来说,如果过去在了解和利用方面还有差距的话,物流业今后必将成为昆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阮凤斌说,昆明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目标是:以昆明为中心,打通连接中国西部地区乃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物流快速通道,基本形成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对南亚开放相适应,层次分明、运转有序、布局合理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构筑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群核心圈,将昆明建设成为带动云南省,辐射大西南,连接东、中、西部,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南欧、非洲的国际陆港,努力打造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的前沿、参与国际区域合作的门户,加快把昆明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具潜力、最有希望、最富商机的发展前沿和开放高地,把昆明建设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国际物流枢纽城市。

在发展大物流方面,将在城市对外交通的主要方向组织5个国际陆港基地建设:安宁南亚国际陆港、晋宁国际陆港、王家营铁路集装箱陆港基地、国际空港物流基地和嵩明物流陆港基地。同时,规划建设10个物流园区,重点建设14个泛亚商贸物流中心,在服务全省的基础上,辐射全国及南亚、东南亚地区。

桥头堡建设必须以现代物流为支撑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国庆在“以现代物流建设提升云南桥头堡的对外开放水平”的演讲中提出,桥头堡建设使云南发展面临着历史性机遇,而桥头堡建设必须有现代物流作为支撑。

张国庆指出,云南的桥头堡建设,将承载着我国西南地区向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等周边国家开展经济合作和联系的历史使命,承载着这个国际区域发展和繁荣经济、进行产业合作和交流融合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有强大的交通枢纽、物流网络作为其内涵,来整合这个区域的物流和产业链条,影响、引导这个区域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建设好现代物流,已成为云南桥头堡发展环境的关键支撑因素。

他说,云南在这方面还有三方面工作需要做。一要形成市场开放的大环境,以对内对外开放来解决发展问题,要营造各种有利条件,使各种市场要素能够平等、公平地在云南自由流动,成为各种资本、技术和人才最具凝聚力的地方。二要成为区域合作的核心圈。这种桥头堡的合作圈可形成“波次递进”形状:第一圈是滇中地区、川滇黔十市州的合作,以昆明为基础和依托;第二圈是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合作,这一圈是云南的对内合作圈,是桥头堡发挥优势的舞台;第三圈是东盟自贸区、孟中印缅次区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这一圈是云南的对外合作圈,是云南桥头堡发展的重要路径。三要形成国际走廊的物流中心。云南要配合国家做好交通枢纽、物流节点建设。形成以航空为先导、铁路、公路为骨架,航运、管道为补充的国内、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好昆明与越南的特色经济走廊、昆明与泰国至中南半岛的贸易经济走廊、昆明与仰光连接印度洋的资源能源经济走廊。

西南首家公共保税仓库落户昆明

昨日,从第八届中国物流节上了解到,到2017年,昆明市马金铺区域内,总投资90亿元的保税物流产业园将建成,届时,云南地区包括红酒、咖啡豆、高科技产品等在内的进出口商品,可在该园区内完成“一站式”通关、商品检验检疫、加工、冷冻、仓储等工作。

据了解,昆明高新保税物流产业园项目占地2800余亩,规划建筑面积246万平方米,涵盖保税物流园区、普通物流园区、产品加工区、铁路专用及站场区、商贸办公区、居住配套区等六大功能分区。该项目建成后,园区年交易额可达1000亿左右,解决5-8万人的就业问题,每年实现综合税收35-45亿元。

云南信亿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经昆明市高新区管委会和昆明海关授权,全面负责经营和管理昆明高新保税监管区。监管区总占地80亩,是西南地区首家公共保税仓库和出口监管区,是全国“入仓即退税”型监管仓库之一。

分享到:
上一篇:重点行业准入门槛将提高 下一篇:昆明谋建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 改变物流企业小散弱局面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