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大多数的国际航线运营量渐渐被附近的航运枢纽如迪拜、新加坡等夺去,印度民航部正致力于出台新的政策,扩展印度在区域以及全球的航线整合以将印度打造为航空枢纽。
新政策通过加强本土航空公司与诸如欧洲,北美洲等地的航线、将签证程序简化、增强区域内的航线网络基础、使本土航空公司充分地利用与海湾地区和南亚国家的航权等等措施来增加其远程航线的乘客运输量。
航空枢纽是长距离航线的中转站。对于那些没有直飞航线的的目的地,乘客可以在这些航空枢纽进行转机。例如,迪拜是阿联酋航空(Emirates Airlines)的航空枢纽,阿联酋航空将附近地区的乘客先运送到迪拜,再由迪拜发往他们的目的地。为了让印度的机场和航空公司也能采取这种运营方式,国际航线相关的政策将会放宽。本土航空公司可以在飞行远程航线前五个季度获得批准,这样他们就能够为此做好准备,包括升级机队、机场设施和员工。
而民航部同时也意识到,海湾地区和南亚航空公司这些拥有大量印度航权的航空公司夺走了印度市场内的乘客,并且将他们转运到各自的枢纽,例如吉隆坡、多哈和迪拜。根据旅行网站“Cleartrip.com”的报道,印度本土航空公司运送出入印度的国际航班旅客只占总量的48%。剩下的都由外国航空公司运送。2011年3月底的数据显示,印度的年旅客吞吐量为3800万。政府的数据显示,本土航空公司目前对双边航权中的利用率只有30%~35%,很多运力都被浪费了。
除了一些政策例如简化签证流程、发展印度旅游业等等,政府还会致力于建立到一些小城市的航空网络。这样这些小城市的乘客就可以经由德里或孟买转机出国。部长补充道:“外国游客会飞往一些较小的城市,建立小城市之间的航空网络对印度发展成为航空枢纽也是非常重要的。航空公司需要调整机队配置,适应国内的一些小型机场。”
航空咨询公司亚太航空中心(CAPA)表示,要建立航空枢纽,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印度位于欧洲、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之间的中心位置,地利位置十分理想,并且其影响范围也非常大。德里机场新建的3号航站楼是以枢纽的标准建造的,其使得机场的国际旅客吞吐量在2011年达到了80万人次。而在2009年,其旅客吞吐量只有25万人次。然而,航空专家指出高税率和较差的基础设施阻碍了印度成为航空枢纽。
国际咨询公司安永表示:“印度如果希望成为像迪拜、新加坡、香港一样的国际航空枢纽,就需要关注其高的税率,包括关税和燃油税,还有机场和基础设施的费用。这些高昂的费用使印度作为航空枢纽的吸引力大打折扣。”
另外,缺乏大型航空公司的进驻也是其弱势之一,就好像樟宜机场有新加坡航空(Singapore Airlines),法兰克福有汉莎航空(Lufthansa)。印度的三大航空公司的财务状况都不够良好。
CAPA南亚总裁卡皮尔·考尔(Kapil Kaul)说:“CAPA对建立枢纽的政策表示支持。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会遇到严峻的挑战。在现在印度国内的航空公司巨额亏损,入不敷出的形势下,三大航空公司中的两家都岌岌可危,建立航空枢纽的梦想无法达成。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优良的航空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