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重庆主城,交通最繁忙的是嘉陵江上的5座大桥,数以百万计的重庆人每天要经过这5座桥,到两江新区工作、娱乐、购物、生活。
作为这5座大桥北桥头的江北区,是两江新区的功能核心区和开发先行区之一。两江新区成立两年多来,江北区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强力推进“三中心两基地”建设,即重庆金融中心、重庆商贸中心、重庆物流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企业总部基地建设,让这个两江新区的功能核心区和开发先行区,呈现出蓬勃强劲的生机与活力。
金融中心
资产总额突破8000亿元
建设重庆金融中心,是江北区五大功能定位之首。借助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的黄金机遇,江北区推进以江北嘴CBD为核心的重庆金融中心建设全面提速已现雏形。
目前,江北区已成功引进包括全球知名的伟仕电脑和佳杰科技公司两大营销结算中心、美国高盛投资集团、全国知名的昆仑金融租赁公司,以及西南证券、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重庆银行等一批重量级金融机构共9大门类170余家(不含分理处),全区金融资产总额突破8000亿元,初步建成了以银行、证券、保险机构为主体,新型金融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互相促进的金融业发展体系,呈现出强烈的金融产业发展的“磁场效应”。
未来5年,江北区将坚持围绕重庆金融中心定位,立足重庆,向全国进军,大力引进一批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银行、保险、证券等大型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加工贸易离岸金融结算中心等高附加值的金融业态,力争到2016年,汇聚全市80%以上的金融机构总部落户江北,实现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打造重庆乃至西部的财富高地。
商贸中心
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现代商贸业,是江北区作为两江新区的功能核心区聚集人气的一大法宝。江北区正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全力打造重庆新兴商贸中心。2011年该区商贸经济强势发展高速增长,商品销售总额达2071.2亿元,比上年增长37.9%,绝对额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未来5年,江北区将实施“1+X”商贸发展战略,预计到2016年商品销售总额突破4000亿元,打造成为西部一流商贸强区。
“1”——观音桥商圈再提升建设。5年内,观音桥商圈核心区面积将由目前的1.5平方公里扩大至3平方公里,实现再造一个商圈,主要功能区将向东、南、西、北、中5个方向拓展升级。预计到2016年,观音桥商圈商品销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建成精品荟萃、品质一流的西部商都。
向东:野水沟片区“天空之城”项目,主要以创意研发、汽车展示等为主业,修建聚集异域风情的国际时尚风情街。
向西:将浪漫金街打造成步行街,将蜀都小学地块打造成城市公园,与嘉陵公园结合起来形成聚集国际时尚风情的“嘉陵水街”项目。
向南:三钢片区“江北上城”和龙湖春森彼岸“星悦荟”等项目形成100多万平方米的集商务总部、休闲娱乐、创意研发等高端业态为一体的魅力风情展示地。
向北:新打造4万平方米西部最大新华书城;鹞子丘片区国贸中心项目打造高端总部经济基地;渝北商场地块百脑汇项目;洋河新村地块“时尚城”项目。
中部:以太阳谷等项目为载体,新打造50万平方米花园式生态高端商贸高地,打造重庆商务新地标,并且将在目前96个国际一流品牌商家的基础上,再新引进一批国际顶级品牌。
“X”——多个城市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江北嘴新兴商圈、北滨路沿线,以及大石片区、五里店片区、寸铁片区、鱼复片区等城市区域性商业中心,加速拓展商贸发展空间。预计到2016年,城市区域性商业中心商品销售总额突破2000亿元,为建设重庆商贸中心注入新动力。
物流中心
承担全市一半水路运力
江北区还抓住重庆西部水陆空立体联运网络建设的机遇,依托自身发展物流业、建设物流中心的得天独厚条件,全力推进重庆物流中心建设。其中,辖区内的寸滩、果园两港的设计吞吐能力之和达290万标箱,占到全市四大港区总设计吞吐量(2013年全市规划吞吐量是500万标箱)的一半以上。
目前,寸滩保税港区一期全面建成,寸滩港实际吞吐量达100万标箱,果园港一期年吞吐能力达200万吨,果园港二期、千亿中钢物流基地等重点物流项目加快建设,中石化油品储存基地竣工投用。
未来5年,江北将着眼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集聚区,以寸滩、果园两港为核心,向周边辐射14平方公里的面积为主体,继续加快“一区两园”建设,在已经引进千亿中钢物流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的基础上,继续新引进一批规模效应突出的物流企业,全力助推全市长江上游物流中心建设。预计到2016年,物流收入突破2000亿元,打造成为重庆物流强区。
“一区”——寸滩保税港区。继续加快寸滩保税港区建设,充分发挥口岸政策优势,加快发展保税物流。
“两园”——果园港物流园和港城物流园。继续加快果园港物流园建设,依托汽车、轨道车辆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的制造业物流;大力提升港城物流园功能,加快中钢物流基地、海尔物流园、中烟物流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现代物流园区。
现代制造业基地
培育两大千亿园区
两江新区成立以来,江北区抓住机遇提升工业,以港城、两江鱼复工业园“两大千亿级园区”为重点,加速聚集一批千亿级大型产业集群,全力推进重庆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
2011年江北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实现576.2亿元,同比增长18.9%。目前,江北工业提速增效势头强劲:由汽车产业一枝独秀到汽车、电子电器、轨道交通等产业集群多元支撑;由港城都市工业(物流)园单引擎牵引到港城和两江鱼复工业园双核共振。
未来5年,江北区将突出打造“两园区四集群一高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布局汽车、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高端产业,全力助推全市重要产业集群建设。预计到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打造成为现代化工业新区。
“两园区”——港城和两江鱼复工业园“两大园区”。两江鱼复工业园5年基本建成40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港城都市工业(物流)园加快建设太平冲片区和319国道以北配套园区。
“四集群”——四大产业集群。重点建设2000亿国际汽车城、1000亿工业物流园、500亿长客轨道交通产业园、300亿海尔电子电器产业园,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新引进200个以上重大配套项目。
“一高地”——都市楼宇工业高地。加快建设港城都市工业(物流)园500万平方米工业楼宇,预计引进中小企业1000家,产值突破300亿元。
现代企业总部基地
会聚总部150家
总部经济是江北区发展现代产业另一推动力。目前,全区已汇集规模以上总部企业121家,其中包括重庆农商行、西南证券等金融类总部企业33家;长安、海尔、智飞生物等工业总部30家;重庆烟草、新世纪百货、永辉超市、中钢集团等商贸物流类总部28家;北京金融街、珠江实业、富力等房地产类总部13家;招标集团等中介服务类总部17家,全区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和要素的能力不断提升。
未来5年,江北区将坚持按照市委关于“强化两江新区在内陆开放中的龙头作用”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大聚商选资力度,重点建设三大总部聚集区:
以江北嘴CBD为载体,进一步引进多门类金融机构,增强“规模集聚效应”,新增金融总部50家,打造金融总部聚集区;
以观音桥及周边区域改造为载体,瞄准一批国际国内500强企业,新增商务商贸类企业总部25家,打造商务商贸类总部高地;
以港城和鱼复工业园区为载体,借助两江新区平台,抢抓东部沿海地区实施产业转移的机遇,新增工业类总部企业20家,打造工业总部基地。
到2016年,江北区将实现各类总部企业突破150家,总部企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税收突破100亿元,打造成为重庆内陆开放的第一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