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产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对运输、仓储、装卸等物流传统资源整合形成的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它突破了传统物流产业的技术、业务、组织和市场边界,显示出新的产业属性,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山西省是煤炭和原材料生产大省,也是货运资源大省,道路货运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要转变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方式实施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现代物流产业应承担更为重要的角色。
一、推进区域物流产业发展意义重大,是山西省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内在要求、产业支撑
现代物流是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核心是突出系统整合、优化理念,基本功能是分散的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运用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手段实施一体化运作,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服务的目的。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杜克拉就预言,物流业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边界”。山西省要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第一,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是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堪重负。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环境,将打破企业长期存在的“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大而全”、“小而全”、地区分割、市场封锁的传统观念,转变生产组织形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提升工商企业和专业物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二,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将有力地促进产业分工和集聚。生产制造企业通过分离外包物流业务,可以集中精力培育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因需求扩张得以加快发展,迅速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由于现代物流业的产业关联度较高,与之配套的机械制造、商贸流通、邮政通讯、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行业将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从而使传统产业得以提升,经济结构得以调整。
第三,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依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照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推动地区间优势互补和经济联合。发展现代物流业,使物流服务功能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必将促进区域分工与协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二、推进区域物流产业发展责任重大,交通运输行业应发挥优势、搞好“先行”
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是区域物流大发展的前提基础,道路运输业的长期发展和积淀是区域物流大发展的有力保障,规划合理、管理科学的公路枢纽是区域物流大发展的加速器和推动力。
长期以来,在煤炭能源基地建设的带动下,山西省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到2011年底,全省交通运输物流业户达到23.5万户,全省营运载货汽车达到39.3万辆、货运量达367.2万吨,全省交通运输物流作业人员达到76.4万人。2011年全省完成公路货运量6.52亿吨、公路货物周转量1047.1亿吨公里,雄厚的道路货运业的基础已经和正在成为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在《山西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中,特别指出,要“构建公路运输枢纽系统,加强公路与铁路、航空、水运、管道等其它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启动国家级、省级和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建设,试点建设太原、大同、长治、临汾等4个综合枢纽,在基础设施和管理服务上与其它运输方式主动对接,示范带动其它公路枢纽建设,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以公路货运枢纽为依托,构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新建项目按物流中心规划建设,改建项目同步植入物流功能。建设太原国际化内陆无水港和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大同、侯马等物流中心,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支持陕蒙边界煤炭战略储备中心和晋冀、晋豫煤炭出口物流节点建设”。
由省厅直属事业单位山西省物流中心筹建的太原、侯马和大同三个公路枢纽货运中心就是提升山西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促进山西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龙头示范工程。
太原公路主枢纽武宿货运中心是交通部规划的全国公路枢纽城市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连续五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工程,对于推进山西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具有积极的作用。项目位于太原市龙城大街东端南北两侧,占地481.3亩,区域优势明显。按功能设计分为国际物流公路港暨集装箱运输区(口岸区)、区域整车零担货运配载区(货运区)、城市仓储物流配送区(仓储区)和综合管理服务区(中心区)四个区域。太原公路主枢纽武宿货运中心项目政府投资3.5亿元,主要用于征地拆迁和海关、商检、综合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建设从2010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政府投资的综合业务楼、口岸楼、海关监管仓库、南北两区通道主体已经完成,即可投入使用。
近年来,现代物流发展特别是太原市城市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项目周边的土地的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大幅提升。为拓展武宿货运中心的功能,优化武宿货运中心的规划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以及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省物流中心在保持省发改委原批准项目功能区布局基本不变、原占地面积不变、四个功能区的布局基本不变、原来物流中心的设计功能基本不变的原则下,增加一些发展前景和发展态势好的项目,如拓展培训会展区、新增建设物流总部基地并打造集现代信息服务、商贸物流、现代仓储配送、展示交易、资金结算的现代物流综合体。
侯马公路枢纽货运中心位于大运高速公路侯马出口1公里处,距侯马市区5公里。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308.14亩,总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5.3亿元,其中政府投资1.5亿元,招商引资3.8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适站货运量3000万吨,年交易额8亿元,可解决就业岗位1000个,年税收可达5000万元。侯马公路枢纽货运中心分两期建设。一期工程建设综合办公区、配套生活保障区、部分仓储保管区、货运车辆停车区,以及场区内的管线、道路和绿化等,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二期工程建设零担货运区、部分仓储保管区等,总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侯马公路枢纽货运中心是山西省南部地区重要的物流基础平台,具有公路枢纽货运集疏、现代物流综合服务和综合管理服务三大功能。项目的建设,为侯马市建设以综合运输、仓储、加工、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支撑的现代物流业提供了积极的发展空间和实践契机,为进一步培育和改善物流服务体系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为物流基础设施的科学规划和建设奠定了基础。
大同公路枢纽货运中心的项目选址、项目建议书等前期工作也正在由省物流中心抓紧进行。
公路枢纽货运中心项目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山西省道路运输场站枢纽的整体水平,发挥交通运输行业优势,成为促进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和推动力。
三、推进区域物流产业发展关联度大,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携手合作,共谋共建
物流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涉及铁路、公路、水路和空运等多种运输方式,也涉及海关、商务、土地、税务和规划等其他相关部门。推进区域物流产业的发展,需要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协调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