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从原材料到成品 国内冷链产业链需整合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2-04 浏览数: 标签: 国内 冷链产业 整合

  目前,我国冷链物流从生产企业到加工业再到批发市场,每一个环节都分布散乱。如果要发展完整的冷链物流行业体系,则需要倾注大量精力在整合原有的物流网络和冷冻冷藏产业上,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增建。同时,利用网络技术统一整合和规划上下游信息资源,建立冷链产品的批发交易、商情网络平台和运输系统等,提高冷链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将“冷冻”、“链式”和“物流网”结合起来,促进冷链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这方面,水产业发达的日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的经验。据了解,筑地市场堪称世界最大的渔产批发市场,供应了东京90%的水产, “批发商→拍卖→经销商→分货→采购者→消费者”的经营模式以高效率闻名天下。由于是在同一地点进行大量交易,从批发商转移至分销商过程中拍卖时间仅10 分钟,从海产品捕捞上岸到转移至零售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通过筑地水产品市场自发形成的专门冷链物流企业实现。这种分布紧密的上游业态、极具针对性的冷链物流服务,大大降低了冷链物流运营成本,每天在筑地市场约有2300吨海产品出售,这些海产品的冷链物流网络覆盖了整个日本。

 

  另外,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到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将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冷链物流体系有望未来几年在我国实现。

 

  而如今,占据地理优势的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也正在探索适合的冷链模式。据了解,中心渔港已有冷冻食品加工、储存项目3 个,5000吨级泊位6个以及24万平方米堆场和万吨级示范冷库,集生产加工、储存、集散等功能于一身的中心渔港已具备发展冷链物流产业链的要求。“一个市场可以繁荣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未来中心渔港将依托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全国网络节点优势,以及渔港海路联运和后方陆域园区配套优势,构建从冷藏船舶入港到消费终端的一体化物流供应链,形成多式联运,产地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和第三方物流等多方参与、并存共赢的冷链分拨集散中心。”天津市中心渔港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诗学说。

分享到:
上一篇:物流金融: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局 下一篇:我国冷链设备加速增长 冷链物流井喷式发展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