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远洋发布预亏公告,宣布“经公司财务部门初步测算,截至2012年12月31日止,预计公司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出现大幅亏损”。
一时间舆论哗然,2011年中国远洋巨亏104亿,成为A股沪深两市2638家上市公司亏损冠军,若2012年再度亏损,中国远洋即将成为A股最大ST股。
“我们预计中国远洋2012年全年的亏损是90亿~100亿,2012年公司的集装箱业务的亏损是收窄的,差不多是30个亿,然后码头、物流的盈利大概在20个亿,这样来看干散货运输这一块的亏损也差不多是90个亿。”国金证券水运行业分析师姜明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中国远洋的业务主要有集装箱、干散货、物流、码头四个板块,2012上半年分别占主营收入的比重是59.57%、23.96%、11.48%和3.76%,干散货业务毛利率为-23.16%,是亏损主要源头。
“航运业是一个周期性行业,跟宏观经济的周期密切相关,国内航运企业当前的亏损,既有周期性原因,也与企业的市场预判能力有很大关系。”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船大难掉头
中国远洋董秘郭华伟在1月29日召开的小型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尽管中国远洋在2012年集装箱航运市场运价方面有所恢复,但全年总体水平仍不甚理想,而导致业绩持续亏损的罪魁祸首干散货航运市场持续低迷:象征国际干散货运价走势的波罗的海指数(BDI)全年平均值为920点,较2011年平均值1549点下跌40.6%,为该指数设立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
郭华伟承认,前几年公司的步子的确迈得大了一些,对市场的估计也乐观了一些,但对于2012年,郭华伟感叹“管理层已经尽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除了低迷的市场环境,中远的巨亏也与自身的市场预判能力不强有关。2011年的巨亏在2007年就已埋下伏笔。2007年,新造船价格处于高位时,国内航运企业下了过多的新船订单,3至4年后,航运业陷入低谷,而新造船大量涌入,导致运力过剩。
现年63岁的中国远洋董事长魏家福,航运业生涯长达36年,1998年起就担任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总裁,是中国海运业首屈一指的大佬。这位魏船长为自己通过资本市场把中国远洋带入发展快车道而自豪。
中国远洋2005年6月3号在香港H股上市,从资本市场拿了100多亿的人民币回来。紧接着2007年又回归中国大陆A股上市,同时把散户船队,又装进了中国远洋。通过三次资本运作,香港一次、国内两次,一共从资本市场拿回来383亿现金。
2008年,中国远洋A股上市还不满一年就挣了108个亿,一举成为A股最赚钱公司。此时,国际航运市场表面上还一片繁荣,2008年4月,中远宣布,将订造25艘新船,增加集装箱和干散货的运输能力。开足马力的中远终于迎头赶上金融危机。
姜明认为,对于宏观经济和航运市场的形势判断各个企业肯定会有差异,中远当时对金融危机的困难程度可能预计不足。
当一些感觉敏锐的航运企业,开始出售船只降低风险时,中远却因为自身的体量和速度难以掉头。事实上,2011年4月,中远集团还为拥有世界排名第一的干散货船队自豪。等到行业底部来临,中远再想出售资产收缩规模已经无人接盘。
据中国远洋内部消息人士透露,公司内部讨论过剥离造成亏损的主要业务干散货板块,并将其转让给母公司中远集团。但手续繁复,时间和做法上都要经过有关方面的诸多批准。
《投资者报》近日就此致电中国远洋投资者关系部孟祥军经理,并发去邮件求证这一消息,截至发稿时未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