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副市长,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长沙市主委何寄华日前接受记者采访。访谈中,何寄华表示,城市“治堵”是个系统工程,应该多管齐下,未来长沙将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倡导全社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长沙机动车拥有量超141万台 “治堵”成效明显
“能够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参加两会让我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尤其是身为一名地方基层工作人员,我一直希望能够将日常实际工作中的困惑和思考融入到提交的建议中。”作为分管长沙市交通的副市长,何寄华称,如何更好的解决目前长沙交通发展中存在的“棘手”问题,是自己一直在思考的重点。
“随着人口的增加、车辆的扩充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滞后,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必然都将面临交通拥堵的问题。”何寄华说,近年来,通过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改造影响通行能力的断头路、加强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和人性化以及加大信息诱导系统的建设、停车场投放力度等措施,目前长沙交通拥堵的问题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截至2013年3月10日,长沙现有机动车注册登记已经超过141万台,但道路的运行速度却一直在提高,中心城区早晚高峰车速从过去的14km/h已经提高到了21.2km/h,从数据上就可以看出长沙‘治堵’已经收获了明显的成效。”
长沙将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
“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个系统性的工程,既涉及到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交通的管理还有出行方式的改变,而推广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则是目前许多世界性大都市发展的趋势。”何寄华介绍,2012年,长沙获批成为交通运输部首批试点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在此基础上,未来长沙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通过倡导全社会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来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何寄华认为,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首先就要提高全社会对公共交通出行的意识。“只有让更多的人支持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营造全社会参与公共交通出行的氛围,才能更好地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从政府的角度而言,何寄华则认为,首先要将公共交通发展所需要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和运营放在第一要位,通过加大公交首末站、地铁、城市快速公交、公共交通枢纽等的建设来实现出行的无缝对接,同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来减轻市民乘坐公共交通的支出、减少公共交通运营企业的负担。
提及坚持发展“公交优先”的战略,就不得不谈到市民最为关心的公交车票价问题,何寄华表示,目前政府正在研究通过政府购买公共交通服务、对公共交通运输企业进行整合以及寻求社会各方的支持等方式来改进长沙的公交车票价。“未来长沙的公交车票价将从主要线路、重要时段以及特殊群体等方面着手进行调整,努力将票价设计到大家都认可、接受的程度。”
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将成长沙交通建设重点
目前,长沙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正在热火朝天的进行,整个工程将于2015年建成投入使用,长株潭城铁汽车南站不久也将开工建设,这些集城际铁路、城市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已经让长沙老百姓充满畅想和期待。
何寄华表示,作为老百姓方便出行的重要交通节点和实现交通出行无缝对接的平台,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将是长沙未来交通建设的重点。“未来还将在武广南站黎托片区、汽车东站、长沙北站、长沙县、宁乡、望城等地进行规划和建设,目的就是要让老百姓的出行更便捷,力争不管是步行、自行车等短途运输,还是高铁、飞机这样的长途运输都能实现无缝的对接、方便的出行和廉价的支出。”
在此次全国两会上,何寄华还提交了一份《关于在全国中心城市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建议》,谈到“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使用,他显得十分兴奋,“新能源汽车既是现代科技进步带给人类的新产品,也是节能减排的具体实践,能够在公共交通领域更多的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将会引导城市公共交通的新潮流和新风尚。”
何寄华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还存在成本高、技术的不成熟、服务体系不健全、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等瓶颈,“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前提下呼吁全国更多的城市、用户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在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同时让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何寄华道出了自己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