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沿边开放战略当中一个很重要问题就是通道建设,通道不顺畅,就会成为中俄贸易快速发展的瓶颈。” 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外贸专家组组长、省社科院研究员宋魁表示,中国国家主席3月22-24日对俄罗斯的访问,除能源、相互投资等方面的谈判之外,交通运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在推动对俄贸易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作为中国对俄贸易的桥头堡,黑龙江省刚刚上任的省委书记、前任省长王宪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打造满哈绥欧国际大通道,实现跨境陆海联运”的“大通道”构想。
“港口、铁路线早就存在,关键是如何通过建设和改造提高‘联运’的效率,提高其运能运力,实现陆海转运畅通便捷高效,这是大通道建设的根本意义。”黑龙江省商务厅口岸办主任兰国刚向记者表示。
目前,滨绥线的改造扩容已经开始,黑龙江省陆海联运大通道境外调研工作也即将在今年四五月份启动。不仅如此,发展通道建设也得到了俄方的呼应。
大通道扩容
随着对俄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对俄贸易转型升级以及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提出,对黑龙江省来说,着力打造、拓宽、理顺跨境的贸易通道便显得尤为迫切。
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部,与俄罗斯的边境线长达2981公里。借助开展对俄贸易的地缘优势,黑龙江省全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对俄贸易增长12.2%,占全国对俄贸易的24.2%。
“满哈绥欧国际大通道是省领导提出的新概念,黑龙江是个边境大省,对外贸易以对俄贸易为主线。而此前,黑龙江对俄贸易就立足于打造和利用两条主通道,滨洲和滨绥两条线,这两条铁路线就是欧亚大陆桥的主干线。”兰国刚告诉记者。
据介绍,滨洲线是指从哈尔滨至满洲里,经满洲里转运到俄罗斯腹地,圣彼得堡、莫斯科,乃至到欧洲,荷兰鹿特丹等等,是跨越欧亚的一条陆路通道。
滨绥线是从我国哈尔滨经绥芬河,然后利用俄罗斯的远东港口海参崴港、纳霍德卡港、东方港出海到日本、韩国,也可以到达美国的西海岸,这是一条跨境的陆海联运通道。
随着对俄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对俄贸易转型升级以及国家沿边开放战略的提出,对黑龙江省来说,着力打造、拓宽、理顺跨境的贸易通道便显得尤为迫切。
“要想成为大通道,首先就是要增加过货量。”兰国刚表示,在这一点上,国家的意识比较早,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就完成了对滨洲线的改造,改造之后,货物年吞吐量达到了5000万吨。“滨绥线的扩容改造完成,货运量和吞吐能力将成倍增长。”兰国刚对此态度乐观。
与此同时,近年围绕滨洲、滨绥两条线,利用俄罗斯港口,黑龙江也开始了“中-外-中”的运输尝试。
国内货物从哈尔滨到绥芬河,借用俄罗斯的港口装船出海,绕行到中国的南方港口,如上海港、广州港等等。这样运距比较近,成本比较低,但由于货运量不是特别大,因此没有形成常态化。
应该说,黑龙江加工业很少,导致出海集装箱的“适箱”货物少,是这条通道利用率不高的一个原因。正因为如此,王宪魁在任省长时提出“进口抓落地,出口抓加工”,着力发展加工贸易,抓能够适合海运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商品。
同时,对俄、日、韩的贸易通过滨绥线从俄罗斯港口上船,比从大连港[0.72% 资金 研报]上船到日韩等国家运距要近很多,相应的,成本则会降低。
“其实,中俄这条跨境陆海联运的通道一直就是通着的,现在就是如何增大运力、增加实际利用率的问题,这实际上是一条非常便捷的通道,主要就是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它。”兰国刚表示,之所以也要在绥芬河进行铁路改造,是因为铁路顺畅运能增加,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通过铁路,利用港口走更便捷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