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提质增效,最根本的是产业的转型升级。面对时不我待的战略机遇,山东省潍坊市委、市政府将加快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文化创意旅游基地建设作为战略重点提出,是潍坊转型升级的大手笔、大动作,更是启动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引擎。
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
传统产业高新化
制造业是山东省潍坊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潍坊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市制造企业已达1000多家。
传统产业持续发展,活力在科技。近年来,潍坊市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启动点,挖掘了传统产业潜力,放大了传统产业效应。尤其是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上升为战略发展高度,用科技创新的“金钥匙”,全面开启提质增效之门,进一步加速了传统优势产业迈向高新化的步伐。如今,潍坊市制造企业有的在国内问鼎行业老大,掌握着市场话语权;有的产品领先国际水准,起着行业“风向标”作用。潍柴动力拥有动力总成、商用车、汽车零部件三大业务板块,构筑起了国内唯一的最完整黄金产业链,成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汽车及装备制造集团之一;盛瑞传动致力于高端产品研发,研制生产出8AT产品,实现了利用中国人的智慧,整合世界资源,相互合作,为我所用;雷沃重工主导产品销量连续11年居国内行业首位,成为行业内成长最快的品牌之一;歌尔声学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之首,居国际同行业第三名,蓝牙耳机已成为国内同行业的第一品牌。另外,华丰动力、临朐铝材、安丘铁塔、昌邑铸造、昌乐电动车、浪潮华光等都成为先进制造业的代表。
战略的实现,需要制度作保障。为此,潍坊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人才、资金、土地、市场等方面进行倾斜,通过筑巢孵化,让思路变成项目,让项目变成企业,让企业变成集团,从而实现其跨越式发展。目前,全市已形成动力机械、石油机械、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机械、造纸机械、节能环保设备、海洋工程装备、仪器仪表制造十大重点产业。在这些重点产业中,传统的与新兴的相互配合,老字号与新生代相得益彰,大项目与小项目交相辉映,全市现代制造业开始走上了一条“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特色产业”的链条式发展路子。
有了战略和制度,潍坊市在行动上更是大手笔。今年以来,潍坊市全力做起“突破滨海”的文章,举全市之力加快滨海开发,突出发展先进制造业,重点建设10大产业园区、100家骨干企业、1000个重点项目,力争到2020年滨海工业产值过万亿,打造成为现代工业新城。如今,潍坊市的装备制造企业纷纷入驻滨海,争相挖掘“第一桶金”。潍柴集团投资30亿元在滨海建立产业卫星集群,打造行业领先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制造基地,年实现销售收入将达到300亿元以上,整个集团未来五年内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进军世界500强。如今的滨海区,正在向一座现代制造业新城迈进,为潍坊市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既加了速度,又提了质量,更增了后劲。
建设现代物流基地—
新兴产业高端化
物流通天下。潍坊的优势之一就在于交通。潍坊有集公路、铁路、水路、空中于一体的立体化交通体系:这里可以通过青银高速、潍莱高速、青临高速等多条线路迅速到达全国各地;潍坊火车站每天过往火车达96趟,动车一小时可东达青岛西到济南;潍坊机场早已与北京、广州、上海、沈阳等多个大城市通航;潍坊港是鲁中、鲁北、鲁西物资出海陆路运距最短、最便捷的港口,往来国家包括韩国、朝鲜、日本、俄罗斯等。
物流作为服务业,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发展现代物流业,不仅能成为货物的集散地和中转站,而且能形成信息化平台,通过海陆空各种渠道整合全球资源,带动区域快速发展。依托潍坊优势要素资源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势必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从而使物流业在潍坊整个区域迈入海陆空联动时代。正是基于自然天成的基础条件,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以信息化平台为引领、以现代化交通枢纽为支撑、以大型物流园区和企业为主体,立足山东、面向全国、辐射东北亚的现代物流基地,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山东半岛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潍坊市的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早,一批物流园区和项目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潍坊综合保税区是潍坊市物流业的“发动机”,目前区内企业达到1200多家,辐射区外企业2000多家;潍城区全面提升鲁东物流中心档次,狠抓现代物流业总量膨胀,打响总部物流、精品钢铁、百货配送三大品牌,建成了辐射山东半岛、面向全国的大宗生产生活资料集散地;中国食品谷冷链物流园,建设60万吨恒温库,搭建起了江北最大的食品“冷库”,建成中俄农副产品出口仓储示范基地;潍坊森达美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是对台海运直航港口,港口正打造贯通华东、华北集装箱甩挂运输的重要节点和渤海湾第二条黄金水道,让海运物流形成产业。到目前,全市物流企业已达2400余家,9家企业物流额超过百亿元。
但是,潍坊市的物流企业群山多高峰少,与现代意义上的高端现代物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也滞后当前潍坊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为此,市委、市政府不仅将建设现代物流基地作为战略重点,而且在具体工作中更是倾注了心血、加大了力度。当前,在全市调度的大项目中,物流业占到了20%以上,重点培育发展电子商务、保税、临港、冷链、商贸等高端物流业态,重点打造电子商务、鲁东物流、保税物流、临港物流、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制造业物流、医药物流、快递物流、汽车物流十大基地。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优势产业标准化
农业是潍坊的一块金字招牌。改革开放以来,潍坊的农业一路领跑,推出了许多开全国先河并产生重大影响的创举。
然而,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潍坊的农业发展已无路可退。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历史关口,市委、市政府将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拓宽标准化发展之路,再次创造农业发展新的优势。
农业标准化需要“精耕细作”,需要我们用新的思路、新的理念、新的作为,去开拓新市场、求取新效益、实现新发展。为此,潍坊市着眼把握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在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运营和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等方面,大胆探索,率先突破,并在一些关键点打出了系列组合拳:
—实施种业品牌工程,狠抓良种培育繁殖和推广,打造名副其实的种苗大市。对寿光蔬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潍县青萝卜、临朐黑山羊、安丘草莓等特色种质资源进行保护性繁育,力争良种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前提下,畅销国内外。
—创新农村科技管理,探索实施首席专家技术负责制、技术指导员包户负责制、绩效评价制等。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在养殖大户和专业村设立农技推广站,设立“兽医服务110”,成立农产品协会;对重点养殖区实现饲料、兽药到村头,兽医服务到棚内,产品收购到村庄。同时,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培训,培训科技带头户、颁发绿色证书,培育更多的“瓜果菜王”、“花卉状元”、“鸡头鸭头猪头”等农村实用人才。
—严格实施国际标准,完善提高“三化三带动”战略。以出口蔬菜为突破口,在国内率先实施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区域化管理体系建设,明确质量标准、控制管理、检测控制等五大重点,筑牢源头控制、过程监管、末端检测三道防线,形成从“土壤到餐桌”的“闭环式”控制体系。同时,开展出口农产品种植标准化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产地等认证。
—开拓农产品市场,全力抓好国内、外两大市场。重点建设130个大型专业批发市场,打开农产品销售主渠道。力争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达240亿元,跨入“全国十大农副产品中心批发市场”行列;力争安丘姜蒜批发市场年成交量40万吨,成为江北最大的专业批发市场;力争昌乐西瓜批发市场年成交量100万吨,成为全国同类产品的价格形成中心;力争昌邑苗木市场、青州花卉市场及各种农产品展销会等,成为展示、洽谈、交易的大平台。突破贸易壁垒,巩固和扩大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市场,打造“世界的菜篮子”、“全球人的厨房”。
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基地—
朝阳产业品牌化
文化是软实力,集聚发展正能量;创意是源动力,生成点石成金术;旅游是朝阳产业,既能塑造品牌形象,又提升发展质量。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多年来坚持的外需拉动经济战略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这既冲击当前的经济形势,又给在这种环境下寻求刺激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点提出了挑战。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基地的战略重点,深入挖掘自身潜力、启动内力,无疑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路径。
潍坊市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民间工艺源远流长,曾有“南苏州,北潍县”之美誉。传统工艺美术历经千百年传承发展,成为最具地方色彩和风格的文化奇葩。潍坊市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全市4A景区发展到18家,旅行社达128家,拥有旅游强乡镇23个,农业旅游示范点27个,旅游特色村12个。目前,全市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家,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40家。成绩固然可喜,但与先进地区文化创意旅游基地建设相比,与市委、市政府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发展质量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基于潍坊的实际,放大朝阳产业的品牌效应,是做大做强文化创意旅游基地的关键和支点。
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基地,把朝阳产业品牌化,需要更进一步地激活潍坊元素,全方位展示潍坊元素魅力。为此,潍坊市将园区建设作为文化创意旅游基地的载体,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立了“一个中心,五大板块,三条产业带”的发展总体布局。“一个中心”即中心市区文化产业聚集区;“五大板块”包括十笏园文化街区板块、杨家埠民俗文化板块、坊茨小镇板块、高新动漫创意板块和城区特色旅游板块;“三条产业带”包括东部潍河产业带、西部弥河产业带和北部沿海产业带。
建设文化创意旅游基地,把朝阳产业品牌化,需要将文化资源注入经济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的文化含量和价值含量。在这方面,潍坊市各地已经着手做起了破题文章。潍城区放大十笏园、文化名人、山水游、艺术品交易、广告创意等五个品牌,形成以十笏园为核心,连接城隍庙、万印楼、文交所等古今文化高地,提升创意西街68、西街99、西街88三大孵化器,引进广告创意企业213家;寒亭区依托风筝和木版年画艺术资源,大打“杨家埠”品牌,木版年画年销售收入位居全国“三大年画产地”之首;青州宋城古文化一条街,有800多家文化商户入驻,年销售额超过5亿元,成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昌乐宝石城投资百亿元进行改造扩建,全部完工后,将成为一个建筑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集宝玉石文化展示、珠宝首饰加工销售、高档商务公寓、休闲娱乐、旅游购物于一体的国际一流的大型珠宝商城;高新区软件园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形成外包产业链集群和动漫产业基地,中动动漫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发展入驻企业过百家,年产值超过15亿元。
好风凭借力,高歌向未来。随着“四个基地”建设的风生水起,潍坊的四大“产业航母”定会扬帆远航,开启的将是转型发展、进位争先的新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