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温州市电子快速发展
来源:浙江物流网 发布时间:2013-10-08 浏览数:

  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温州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70亿元,同比下降2.8%。与此同时,近三年温州市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今年前七月已实现网络零售额191.4亿元,超去年全年水平。全市电商企业已达28581户,相当于每10家温商中就有2家是电商。

 

  国庆节到了,市民蔡小姐乘着单位工作并不是很忙,将自己经营化妆品的网店开了起来,“主要就是代购国外的化妆品。”蔡小姐说,“开网店比较方便,不用像开实体店那样四处找店面,不用租金也不用招人坐堂。”而这些经验来自于她的同事,据她说像她这样一边上班一边兼职网店老板的同事还不少。“有代购奶粉的、有代购化妆品的,还有代购婴幼儿用品之类的,反正都是大家平常买的比较多的东西,因为接触多了所以都有些经验,而有了经验难免心动想自己开家店,既能满足自己的需求还能赚点小外快。”

 

  而与此同时,家住市区新城汤家桥附近已经十年的市民陈先生却看着自己家周边的小店种类正发生着变化。“以前这周边鞋店、服装店、皮包、小五金店,反正种类挺多的,如今很多都让位给了餐饮小吃店,要么就是银行网点。”不过他也没有觉得什么不方便,“现在除了想聚餐之外,大部分东西和服务都能在网上买到。”

 

  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一定程度印证了他的看法。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至7月份,温州市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0.70亿元,同比下降2.8%。而与此同时,市商务局的数据显示,温州市近三年电子商务网络零售额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今年前七个月已实现网络零售额191.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187.6亿元的零售额度。仅次于杭州、金华列全省第三。市商务局的报告还显示,温州市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数量增长快速,鞋服、电器、泵阀等产业领域得到基本普及,截至2013年6月底,全市从事电商市场主体达3.8万家,开展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有28581户,占全市企业总数的20.03%,相当于每十家温商中,两家是电商。其中涉网个体户11575户,网络交易平台18家,行业网站42个,约有12万人从事电子商务,网商群体初具规模。

 

  扶持政策渐显魅力

 

  “最近不少朋友都来跟我说想做电商。”怡联网络科技总经理胡亮说,“这其中有很多企业都是冲着市政府密集出台的各种电商扶持政策来的。”虽然有些企业根本就不了解什么是电商。但对于多年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络科技企业来说,“政府的扶持政策无疑为我们企业降低成本提供了非常不错的帮助。”

 

  这也凸显温州市电商扶持政策的魅力。据温州市商务局相关人士介绍,在温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把发展网络经济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一号新产业”来抓后,《温州市促进网络经济发展扶持办法(试行)》近日也紧跟着出台。该《办法》在对电商的租金以及税收方面给予优厚的待遇,比如电商企业的租金最高可以获得每年10万元的补贴,电商企业的税收可以获得免除、减少以及奖励,对于经营优良的电商更会进行评选并给予企业以及负责人奖励等。

 

  同时,温州市各县市区还有不同程度的激励政策出台,像鹿城区近日推出打造电子商务集聚平台行动、深化电子商务应用行动、完善基础设施行动、人才引进培育行动、电商企业帮扶行动、优化发展环境行动等电子商务发展六大行动。永嘉县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电子商务发展,对电商企业实行技改项目的,给予最高300万元的补助;对电子商务企业租赁办公场地给予最高30万元的租金补贴等。平阳县则对实际固定资产投入(基建和土地款除外)50万元以上的电商,给予不超过20%的补助(最高20万元);对首次被评定为市级电子商务示范龙头企业的,给予5万元奖励;对月营业额不超过2万元的小微电商,免征增值税等。

 

  市商务局商贸发展处副处长邓世成说,该局现在正在研究制定电商租金补助类型,目前已经有六大类,接下去还将进一步了解情况,以确保各种电商以及服务于电商的其他延伸行业最大限度地获得政策支持。

 

  当搬运工是不够的

 

  毫无疑问,电商已经成为都市人喜闻乐见的一种经营模式。“这几天开网店的人特多,生意都忙不过来。”在市区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市民陈小姐的副业,就是给那些刚刚涉足电商准备开店的人进行网店推广、网页装饰、模特拍照等等。随着加入电商的人群增多,这个副业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她的主业,不到两年她就买了一辆进口车。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电商日子都可以过得这般美好。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电商,竞争在所难免。温州电子商务行业协会秘书长曹王强提醒那些急于踏足这个行业的人,电商不是搬运工,将货物搬上去卖就算完事了。事实上,电商要做的功课并不少,如果你将实体店开在荒僻的小路上,虽然经过的人少,但至少还会被人发现,小路上竞争对手也少,但开在网上,就像水珠掉在大海里,可能永远都不会被人发现,而且有着无数的竞争对手。

 

  曹王强说,开网店的定位、营销思路、包装跟实体店完全不一样,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网络消费群体的日渐成熟,需求不断变化升级,对网店的要求更加高。“网店容易开,但是维护并不容易,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每天也就只能看那么几页网页,而如何从海量的网店信息中脱颖而出,这需要技术和创新思维,而这些又要依靠人才,不能单纯靠一腔热情。”

 

  胡亮在淘宝和天猫上也都有网店,不过他更佩服的是唯品会,“在淘宝、京东这么强悍的电商势力下,唯品会独辟蹊径,不借助那些平台,而是走自己的路还上了市。”所以他觉得做电商就需要有想法,要靠人才,单靠低价竞争不是办法。

 

  对于引进人才,邓世成表示,温州市正在规划电商的人才培育基地,另外商务局还起草建议市政府由原领导小组13个成员单位增加到33个,突出跨境贸易、人才培训及子女就学、住房保障等诸多新问题所涉及的单位,以确保电商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引进以及创新交易平台的搭建。

 

  做大一点做强一点

 

  对于曹王强来说,电商不应该是现在搞多大、搞几个的问题,应该有一个规划。他说,相关部门应该邀请国内外专家做一个十年、十五年甚至可以更长的规划。没有规划,到头来大家只能陷入低端的价格战,对整个行业发展没有好处。而他自己心中也有一个规划。

 

  “通过别人的平台,无论是卖鞋子还是卖服装,到头来都是别人的,因为没有税收,空心的没有意义。”曹王强说,温州电商应该自建平台,而未来的发展大致有两个,一是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二是境外电子商务平台,后者可能会在其他城市进行先行试点,温州可以抓住前面的做大。他认为,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此前比较乱,不过经过整顿,现在已经走向规范,而且整顿之后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大有可为。

 

  他以龙湾的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举例,作为全国不锈钢无缝管材基地,龙湾共有不锈钢生产企业近300家。2011年青山控股集团牵头建立了不锈钢电子交易中心后,几乎所有不锈钢生产企业都加入了交易中心。目前,不锈钢原材料交易都是通过交易中心发布的数据来定价,影响力逐步辐射到全国。“温州泵阀、皮革、电子、化工等产业其实都可以这样做。”

 

  而在市商务局的“下阶段温州市发展电子商务主要工作思路”中可以看出,温州电商做品牌做大做强还是有着很厚实基础的。“借助全国知名的‘轻工城’、诸多的国字号基地、专业市场(特色街区)、行业商(协),以及服装、鞋革、箱包、眼镜等时尚消费品和礼品的产业优势,建立行业电商联盟,再造市场优势。”

 

  开始以为电商就是淘宝京东和当当,在采访以后才发现其实这不过是冰山一角,不要说一个版面写不下,一本书都讲不完。但从根本上说,要发展电商其实只有两样东西,人才和技术。无论是哪一家知名电商,创立之初都没有太多的政策支持,靠的是人的前瞻性眼光和那些令人欣喜的创新技术。现在,我们来得是迟了点,但既然有了那么多的政策扶持,政府部门也在积极落实,这两样东西迟早也会来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已经“起风了”,温州电商如何“上青云”。

 

  通常指在全球各地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互联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各种商贸活动,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以及各种商务活动、交易活动、金融活动等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现在的电子商务还包括物流配送等附带服务。

分享到:
上一篇:现代服务业成浙江经济发展新引擎 下一篇: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