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绍兴现代物流业伴随着轻纺市场逐渐壮大。通过对传统货运业的优化升级,以全县产业发展为依托,绍兴充分利用“国际纺织之都”、“现代商贸之城”资源优势,借势长三角商贸物流群,创新驱动服务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积极助推“工业强县”和“服务业兴县”两大战略。
注重产业特色,聚商引流显优势
作为全国纺织生产能力最大的产业集群基地之一,绍兴纺织品市场专业化与纺织产业高度聚集的良性互动,使纺织品物流需求量大且集中。另一方面绍兴又是一个纺织原料严重缺乏地区,大部分纺织原料、染化料都需要从外地调运,轻纺产业配套的专业市场应运而生。
轻纺产业集聚为绍兴物流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全县完成公路水路货运量3291万吨,货物周转量63.84亿吨公里;2013年1-6月完成1675万吨、货物周转量33.53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1.88%、12.18%。供、产、销、运的相对集中,产生了稳定、持久、集中且大量的纺织产业链物流需求,增强了绍兴现代物流发展后劲。
另一方面,绍兴陆路交通外接内联,水路运输通江达海,通过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嘉绍大桥的开通改变了绍兴交通格局,使之由“交通走廊”升级为“物流枢纽”,绍兴物流产业通过借力“公、水、铁”和“大桥经济”,拓宽货运流通渠道,进而形成“物流洼地”,汇聚人气商机。近几年来,外地物流企业争相抢滩绍兴,如美设等国际货运公司纷纷到轻纺城考察物流市场发展潜力。
完善基础建设,政策引导强实力
目前,绍兴柯桥联托运市场现有联托运经营户153家,其中公路货运配载、代理经营户129家、铁路货运代理经营户4家、航空货运代理经营户3家、散发经营户17家。正在建设中的滨海物流中心是绍兴市规模最大的物流平台之一,总占地面积600余亩,项目总投资5.8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250000平方米。绍兴通过积极引导本地物流产业做大做强,借力政策重点扶持物流龙头企业,推进国内物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做精。今年县滨海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和浙江绍广物流有限公司分别获得70万元物流基地补助资金和20万元物流龙头企业补助资金。
作为外贸大县,绍兴国际物流需求旺盛,2012年绍兴积极构筑国际物流服务新平台,出台《加快推进国际物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2013年上半年报关业务同比增长118.6%,1-7月完成提还箱25319标箱,进出场44137标箱,同比增长89.2%和89.4%。随着与上海港、宁波港的深化合作,在全省首推“全球拼”业务,变单一的出口目的地拼箱为全球多个目的地拼箱,方便零担货物出口,形成货物出口拼箱规模集聚效应。同时启用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进一步增强绍兴国际物流竞争实力。
坚持节能提效,创新发展促转型
通过优化运力结构,提升运量是当前绍兴创新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又一举措。引导货运车辆向“厢式化”、“重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轻纺城联托运市场物流企业大型车辆“本地化”运作,1—8月全县营运货车16506辆(载重51186吨),其中厢式货车、重(大)型货车和专用车辆分别为2939辆、2623辆和228辆,分别占比约18%、19%和1.6%,同比分别增长约2.6%、14%和13%;同时已淘汰危货车辆6辆、转籍5辆,更新及新增重型专用车辆8辆,有4家物流公司新购置奔驰、斯坦尼亚等高端大型重卡53辆。
绍兴通过大力推广“甩挂运输”,减少车辆返程空载率,最大限度节约候车装卸时间。今年该县浙江绍广物流有限公司投入418万元新购买5辆全市最先进德国卡曼低能耗牵引车,使单车运输百吨公里油耗比传统运输降低约11%,通过车辆技改提升效率,投入8万元技改资金加装车载3G无线视频监控设施,绍兴—广州物流运输线甩挂运输月均30多趟次,已占该线运输效益14%。
现代物流如同城市的血脉,通则活力显、优则效益升,绍兴凭借产业轻纺产业集聚优势,创新驱动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又快又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