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最新出炉的义乌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9月义乌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145亿美元,增长2.3倍;其中,义乌出口142.2亿美元,增长2.4倍,进口2.8亿美元,增长7.7%。
集聚效应使出口优势犹在
海关关员介绍,近来义乌小商品在出口机电产品、纺织纱线、织物及其制品等商品上,面临着东盟崛起带来的激烈同质竞争。但同时,义乌小商品出口依旧保持着自身的优势,即完整的产业链和集聚效应。在义乌,纺织、服装、化纤、机电产品等具备相当规模,集聚效应十分明显,同类企业及为其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聚集在一起,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企业间能频繁迅速地传递信息,形成良性互动的“集聚经济”。
今年1—9月,经义乌海关出口东盟8.1亿美元,同比增长5.7%。其中,经义乌海关出口泰国1.3亿美元,同比增7.5%,高于义乌小商品出口东盟的平均增长速度。主要出口商品为机电产品、服装、塑料制品等。泰国成为义乌小商品出口东盟的第三大市场。
进口“回暖”态势明显
义乌海关统计,今年1—9月义乌市实现外贸进口总值2.8亿美元,同比增长7.7%。9月份,义乌企业共进口0.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进口增速显着加快。
从进口的商品分析,初级形状的塑料粒子为义乌企业进口量最大商品,今年1—9月,共进口1.5亿美元,同比增长15.8%。袜机进口1871万美元,同比增长31.8%。
今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愈加严峻,美国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欧洲债务危机继续发酵,新兴国家经济减速,加之国内宏观经济增速下滑,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整体呈现下行走势。但义乌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大环境下却依然活力十足,尤其是在出口增速、贸易结构优化等方面不乏亮点。目前,义乌海关已推出各项通关便利化措施,减轻出口企业负担,鼓励企业加大进口力度,优化进口商品结构,从而促进了进口的回升。
为促进进口,许多单位优化服务
如义乌海关积极打造进口通关“一站式”服务流程,以“主动”、“优先”、“跟踪”为特色,坚持节假日预约通关,采取预归类、预审价等服务措施;分发进口通行证,开通进口货物优先报关、查验、放行的绿色通道;建立“一对一”联络员制度,以协调解决重点进出口企业在通关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形势依然严峻需积极应对
国际市场风云多变,整体依然存在众多挑战,国内宏观经济也有着诸多困难。所以,义乌外贸要继续保持增长,就必须继续努力,登高望远积极应对。海关人士建议,要积极开拓小商品出口的新通道,进一步提高小商品出口国家的辐射力,增强出口抵御风险的能力;要提高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升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鼓励企业开展人民币跨境贸易,减少汇兑风险;要加大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企业内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延伸拓宽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技术改进和产品提升以及加大资本投入等方式,实现对劳动力的“资本替代”;要加强对外贸企业的监管,培育一批实力强、信誉高的大型外贸企业,进一步提高贸易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