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17日举行的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大会上,上海市国资国企改革的最新方案出炉。相关领导在会上提到,应进一步提高资本证券化水平,对竞争类企业,能够整体上市的,要尽快成为公众公司,不能整体上市的,也要分类施策,采取有效办法,使可以上市的资产,尽最大努力,包括引进战略投资者。
在上海,主要的机场类上市公司上海机场的母公司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上海机场集团”),就是上海国资所属企业,不过,目前属于“公众公司”部分的只有浦东机场,虹桥机场还在上市公司之外。
早在2006年,上海机场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时就曾承诺,上海机场未来将通过一个上市公司整合集团航空主营业务及资产。然而直到现在,这一承诺仍未兑现。是什么阻碍了整体上市的完成?
虹桥机场的土地难题
上海机场集团于1998年5月28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统一经营管理分别位于城市东西两侧的上海浦东和虹桥两大国际机场。
早在2004年1月,上海机场曾发布资产置换进展公告,上海机场以虹桥机场相关资产和负债与上海机场集团的浦东机场相关资产与负债以及上海机场集团持有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航空油料公司40%的权益进行置换。此次置换完成后,浦东机场隶属于上海机场,而虹桥机场则归属于大股东上海机场集团旗下。即上海机场绝大部分资产和业务从虹桥机场转移到浦东机场,同时拥有浦东机场的候机楼一期跑道等资产,业务集中于浦东机场的经营管理与地面保障业务。
当时,上海机场曾承诺,“集团公司不得通过改建、扩建虹桥机场,以便增加普通客运航班的吞吐能力。”但其后,上海市政府决定建设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虹桥枢纽,虹桥机场扩建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2006年初的上海机场股改中,追加承诺“上海机场集团未来将通过一个上市公司整合集团内航空主营业务及资产。”
如今,虹桥机场的扩建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并且还开通了飞往日韩及中国台湾、香港等原本在浦东机场起降的国际和地区航线,而资产注入却仍无实质进展。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从上海机场及集团多位管理层处了解到,其实将包括虹桥机场在内的更多资产注入上市公司的工作,集团一直有专门的团队在研究和推进,但在制订方案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难处,比如相关的手续复杂,再比如由于工业用地性质的机场用地控制偏紧且价格上升,注入资产的成本不断升高等,公司也曾与各方沟通,但也没有一个各方满意的解决方案。
“资产注入一直难以实质推进,一方面是由于要注入的相关土地和造价成本高,另一方面还涉及虹桥机场及周边土地的权属复杂,”一位航空业分析师对本报记者分析,“上市公司买入虹桥机场的资产,如果买贵了投资者不答应,如果买便宜了集团又不愿意,注入方案就很难制定,集团主动注入的动力也不足。”
货运优质资产尚未注入
而此次国资国企改革的新方案出台后,业界预计上海市国资委等相关部门会制定进一步的改革推进计划,这或将逐步解决困扰上海机场七年的承诺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海机场集团旗下的机场业务板块中,除了虹桥和浦东机场,还包含航空货运、贵宾服务、广告服务、地面代理、航油服务、配餐服务等6项业务。而除了注入方案较难制定的虹桥机场外,其实位于浦东机场,但仍在上市公司之外的浦东货站和浦东快件中心等主营业务,目前都是盈利能力较好的优质资产。
兴业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就曾指出,上海机场集团的货物运输事业部、城市航站楼等优质资产如果整体上市,将提高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营多元化。
据记者了解,浦东货站(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公司)主要为各航空公司、货代公司和货主提供进出港货物、邮件在浦东国际机场货运站内的处理服务。记者查阅占据其13%股权的锦江投资的2012年年报发现,浦东货站2012年度的营业收入为7.1亿元,净利润为3.8亿元。
而上海机场快件联合处理中心位于浦东机场东货运区内,目前,FedEX、UPS、DHL、TNT等国际快递巨头和20多家公司已入驻其中。上海机场集团董事长李德润最近就告诉本报记者,虽然目前整体货运量在下滑,但其中的快递吞吐量却仍在呈增长态势,而且快递运送的价值要比普货高得多。这也促使上海机场加速转型,从依靠自然增长向更多中转增长转变,增强浦东机场的国际货运枢纽功能,吸引更多国际快件和货运中心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