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与高铁的关系正在从竞争对手变成盟友,而让它们“握手”的是“空铁联运”。
作为民航应对高铁冲击的新探索,国内多家公司相继宣布试水“空铁联运”。截至目前,已有国航、东航、海航和厦航等多家航企开展空铁联运。
记者从春秋航空了解到,其在8月份与上海铁路局联手开通的“华东1小时低成本空铁快线圈”已由开通时的5个城市延伸到15个城市,和飞机衔接的高铁班次从原有的每天30班次增至102班次。业内人士认为,空铁竞争最终促进了空铁联运,航空与高铁的联合承运将是大势所趋。
试水“空铁联运”
“空铁快线引流作用惊人,大大吸引了石家庄周边地区旅客。”春秋航空董事长王正华此前对记者表示。2012年底,春秋航空与石家庄正定机场联手打造了石家庄机场空铁快线产品,短短4个月,空铁联运客运量就突破1万人。
来自石家庄机场的消息,截至2013年12月18日,石家庄机场空铁联运旅客总量突破15万人次。
石家庄机场的成功,让春秋航空看到了空铁联运的前景,并迅速将这一模式在华东复制。2012年8月,春秋航空与上海铁路局联手开通“华东1小时低成本空铁快线圈”,成为东航和国航之后第三家在上海铁路局网络实行空铁联运的航空公司。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2月,空铁快线的日均售票量达到100余张。目前主要空铁快线的购票以国际地区航线居多。春秋航空宣传部副部长毛懿告诉记者,下一步还将延伸到更多城市,“具体还在谈”。
截至目前,已有国航、东航、海航和厦航等多家航企试水空铁联运。东航与上海铁路局合作推出的“空铁通”空铁联运产品也已覆盖华东11座城市。
不只是在国内,空铁联运还延伸到了国外。2014年1月2日,国航宣布联合德国铁路推出“飞机+德国境内铁路联运”产品。以法兰克福为始发/到达站航班的旅客,在预订航空段客票的同时,可预订德国境内法兰克福机场火车站至汉诺威火车站、科隆火车站双向铁路客票。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此举仿效德国汉莎航空,显示出航空公司已经摆脱“恐慌”,为扩大航线网络不断谋求与铁路合作。
“拷贝”知易行难
当前航空业面临三大难题:高铁冲击、欧盟碳排放收费、金融危机。以高铁的冲击最为迫切,高铁开通后一些航线纷纷停航。铁路抢了空运的饭碗,似乎成了航空业的共识。
这种情况并非在今天的中国所独有。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高铁兴起之时,航空业就遭遇了同样的难题。
不过,汉莎航空很快找到了空铁联运的解决之道。顾名思义,空铁联运就是航空与高铁合作,建立多式联运的运输体系,将空中运输和铁路运输实现无缝连接。
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的空铁联运尝试,汉莎航空联合德国铁路公司(DB)构建了立体的空铁联运体系。汉莎航空董事会主席弗兰茨告诉记者:“汉莎航空曾一度因高铁的建设而取消了部分短途航线,但我们始终认为航空和铁路之间应是互补与合作的,应加强机场和区域铁路之间的联系。”
法兰克福机场是汉莎航空的主场基地与主要枢纽机场,通过充分利用法兰克福的机场和高铁网络,汉莎航空打造了立体高效的空铁联运体系。早在2003年汉莎就创造了AIRail服务,AIRail由跨部门设立的专门联合企业运作,汉莎航空公司、德国铁路公司和法兰克福机场三家企业合资组成德国AIRail Service。相关利益方的合资入股保证了空铁联运能够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不过,简单拷贝汉莎模式到中国显然不可行。
“据我所知,某国有航空公司内部曾经在和铁道局商谈合作事宜,但是很多技术问题难以解决。比如火车并非实名制购买,如何保证‘一票到底’?而且利润分配也是一个难题。”一位航空公司人士称,他所在的公司多次与当地铁路局进行谈判,但繁琐的审批和浓厚的国企作风让合作一拖再拖。目前国内航空公司更多是“空地联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空铁联运。
设施与服务是关键
业内人士指出,在空铁联运的连接上机场的作用至关重要。
以汉莎为例,它的基地位于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最早进行空铁联运尝试的机场。据悉,法兰克福机场具有先天的硬件条件,其机场候机楼在规划建设时,就与火车站及高速公路相连。
在法兰克福机场,远程火车站是空铁联运大楼的一部分,火车站上一层即是办票航站楼。高速铁路直接衔接机场,使旅客可以通过铁路便捷地进出机场,办理办票和行李托运等各种手续都在机场内进行。
此外,航空公司也需要配套的服务来支撑。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董事会成员Jens Bischof告诉记者,以行李托运为例,汉莎航空的空铁联运可以让旅客下了飞机后在高铁站的行李房看到自己的行李。
通过空铁联运加强了法兰克福枢纽机场的重要性,周边城市的人口可以更方便地到法兰克福来转乘飞机前往世界各地,这是机场和航空公司都乐于见到的。“人口只有60多万的法兰克福,每年有5500万旅客进出,其中有70%都是通过法兰克福中转前往其他目的地的旅客。”汉莎人士称。
“这种做法也是石家庄机场现在做的,利用高铁的网络延伸干线机场的辐射能力,石家庄机场正在成为进出北京的第二航空通道。”业内人士称。